北宋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
明清官员俸禄微薄,如果靠俸禄糊口,是比较寒酸的。宋朝宰相的俸禄就是明朝的五倍。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谦人衣粮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等。元丰改制,调整了官阶与俸禄,又有增加。南宋初,财政困窘,俸给和米麦均减半支给。宋朝的俸禄制度非常复杂,如仁宗年间定41等,每等内依官职不同又多少有差,详参见《宋史 职官志》。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 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注:一般的朝代,一两白银兑等于一贯铜钱,三百千(三百贯)就是300两银子
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银子的购买力:宋朝,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具体算法是: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米的价格按现在的每斤约1.75元人民币计算(一般1.5元~2元,取中间值)
宋朝 七品县令(小县)是每月12两的话,一两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的话,他的月薪就是11088~22178元人民币/一两是672—1344元的话,月薪就是8064~16128元人民币,相当的优厚啊\
还按购买力算,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随着朝代的更迭,银子的购买力在下降。
古代王爷只是一个封号,代表一定尊贵的地位,并不是官职,光王爷这个封号并不能管辖事务,但却有一定的朝廷奉禄。王爷的等级还有一定区别,如亲王,郡王。亲王一般只封皇帝的嫡亲,郡王比亲王低一级,只封皇帝的表亲。但个别有大功的臣子也会封王,比如唐代的郭子仪,宋代的岳飞。封王制度在各个朝代有很大变动,拿唐代打个比方,一字王都是亲王,如秦王,潞王,庸王,齐王等;二字王则是郡王,如淮安王,江夏王等。但汉代就不是这样。清代皇族按地位从高到低称乎一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
王爷这个封号虽不是官职,并没有实质管辖权力,但做王爷的人都有一定的官职。是王爷就有一个起始官职,也就是当皇族子北封王那一天,就按其地位等级封一个最低限度的官职,之后就全凭自己了,能力强的可以继续往上爬,能力差的也有个最低权力保障,一些犯重罪的皇族,也有可能被免官。这个最低限度,不同级别的王爷在不同朝代也不一样,拿唐代来说,亲王的起始官职是正四品。也就是说王爷是个封号不是官职,但做王爷的人往往兼任官职。官职大小跟他的王爷地位没有绝对关系,只有最低限度,能力大的人官位可以无限大。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未登基前为秦王(亲王),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最多时曾兼任七个官职,从一品到四品,文武都有。
但他的许多没有特殊本事的兄弟,终老都只是最低限度的四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