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馒头就是肉包子。
在苏南、上海、浙北一带,如苏州、上海、杭州等地区,把带肉馅的包子叫“肉馒头”。这一带地区的方言里没有“包子”的概念,所以包子和馒头按照中古汉语统称为“馒头”。
而在“馒头”二字前加上馅的名称以示区分,如:小笼馒头、豆沙馒头、生煎馒头、肉馒头;而没有馅的,则称之为白馒头或淡馒头。
扩展资料:
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
“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
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
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和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肉馒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