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面临着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一是压力。面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上升、推行绿色建筑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和困境,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建筑企业感到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二是动力。市场日益规范、增长动力转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生产方式改变、业态创新。技术变革等多方面的机遇和空间。建筑业企业应积极适应变化,从旧思路、旧方法、旧手段转向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在新环境中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以寻求新生机,谋求新发展。
一、 念好管理经,提高竞争能力。
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形成新的动力源,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很多民营建筑企业,资质升上去了,管理水平并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企业还是粗放型管理、家族式管理、一言堂管理,有的甚至是拍脑袋式管理。这些企业靠市场机会取得了一些业绩,但是它是不可持续的,他们离科学的管理体系还有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挖掘好这方面的潜力,或者说补齐这个短板,就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关键是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别人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竞争莫过于科学的管理,成功更有赖于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也有赖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决定成败,企业可持续发展呼唤科学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管理选篇大文章,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 拥抱新技术,加快转型发展。
新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很多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并逐步推广,热情拥抱新技术,并不断创新,必将收获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有很多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从建筑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建筑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民营建筑业企业,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
建筑新技术有很多,这里仅用装配式建筑为例。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装配式建筑技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16年1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物会,陈政高部长在会上对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了总结部署,要求各地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国务院发了文,高层发了声,建筑业企业在思考转型升级的时候,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唯一正确选择。如果对上级的号召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对新技术不感冒,只能错失发展良机。
三、 船大抗风浪,着力做大做强。
建筑业企业目前主要是两种所有制形式,一是国有企业,二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除中建三局这样的大型国企外,其它的国企一般都有中等以上规模。民营企业就不一样了,可谓是参差不齐,规模悬殊,相差很大。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民营企业。在一定的阶段,小型建筑企业也能发展。如在特定时期内,市场不太规范,制度有待完善,小型建筑企业靠不太正规的竞争手段等,也能生存发展。但是随着市场日益规范,增长动力转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尤其是新技术逐步推广,信息化普遍应用的新形势下,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些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紧迫感油然而生。
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从来都是激烈的,如果说以前的竞争既靠实力,又靠关系的话,那么现在的竞争主要就是凭实力。大企业实力雄厚,更胜一筹。中建三局凭借雄厚的实力,发挥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房建总包四位一体优势,建造、投资、运营三商合一,布局华夏,扬帆海外,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每天近千个工程忙碌不停。仅就武汉市来说,绿地606、雄楚大道高架、东湖隧道等等这些大型工程,只有中建三局这样的企业才能承担,小企业望尘莫及,大型企业在承建工程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再以新洲区为例,新洲区是“中国建筑之乡”,拥有建筑企业400余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以上企业64家,居全省之首。全区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1150亿,而新八、新七、新十等6家企业就占了一半,其余的400家的产值只有500多亿,平均每一个企业的产值只有一个多亿。中建三局2015年产值1290亿,一个中建三局就超过了新洲区400多家企业的产值。
新洲区64家一级建筑企业,产值多的一年过百亿,产值少的只有一个亿。这60多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一,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状况就越好,规模小的,生存压力更大,发展空间就越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规模小的建筑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走重组之路、走联合之路,正如人们所说,船大抗风险,帆正航更远。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有一些小型建筑企业难以为继了,更有的关门歇业了。建筑业中小企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发展,是联合重组,转型升级,还是坐以待毙,淘汰出局,是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必选题。答好了这道题,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四、 重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个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就建筑业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一些企业并不大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产生不了效益,可有可无;企业文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企业文化是虚的,想起来才去抓一下,没有系统性等等。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同样的道理,企业缺少文化内涵,也走不远。不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就像是没有防腐剂的食物,容易变质过期,被时间所抛弃。走进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企业,扑面而来的厚重文化底蕴总让人如饮美酒,沉醉不已。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从员工来说,企业制度是约束员工的底线,而企业文化则能引领员工追求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生机和活力,而企业活力的来源在于创新。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依靠智慧和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企业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生机和活力。而建筑业企业要增强创新能力,就有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活水源头。创新需要企业精神来激励,需要企业文化作支撑。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员工的工作激情,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凝聚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每个企业发展的路径不一样,企业文化显然不能个千篇一律,这就考验企业家的水平和智慧,而水平和智慧又来源于自身的内涵,内涵又跟学养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无非就是把握好“道”和“术”。这里的“道”指的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术”则涵盖了诸多企业发展的方法。这些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密切关系。一个企业,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道”正“术”高,纵使雾霭茫茫,也必将拨开迷雾,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