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地理解“核心素养”的框架

2020-06-16 教育 28阅读
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基本的定义是“各学段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实这里讲的“终身发展”是个体的终身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核心素养就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适应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是什么?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能力是什么?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是什么,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又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素养。
我们希望培养出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包括三个方面的发展: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包含“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这是促进个体发展非常重要的两个素质;社会参与包含“实践创新、责任担当”;文化基础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在这六大素养中,适应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又是什么呢?
“责任担当、科学精神”这两条是必备品格,“科学精神”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责任担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两条是关键能力,“学会学习”是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能力,“实践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另外,核心素养框架中还有两大素养,一个是“健康生活”,一个是“人文底蕴”,可以将这两大素养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结果的“表现水平”。
这样,核心素养就有三个圈层。这三个圈层我以一棵树表示:“必备品格”是树根,“关键能力”是树干,树枝、树叶就是所谓的“表现水平”。
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是“科学精神”,就是有利于学生不断学习的品格,这里终身发展的品格也可以看成学习的品格,认知的品格,认知就是学习的能力。
对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来讲,必备品格是“责任担当”,关键能力是“实践创新”。
而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过程,会影响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养成,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结果;如果我们有责任担当,有更多社会层面的实践、参与,我们就可以达成一个“健康生活”的结果。
所以我把社会素养分三个层面,一个称作“基础性素养”,一个称作“工具性素养”,一个称作“表现性素养”,这样的分类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到底该怎样去把握学生的核心素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