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2020-04-29 教育 199阅读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各种竞争日益加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显,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除了具有和其他青年大学生一样的心理问题外,由于社会、家庭、个人认识水平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产生了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一些独有的特点。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O世纪8O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开始,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分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来自身心发育、情绪变化等方面的心理困惑与不平衡,使许多学生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其自信心、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解能力等方面都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研究和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把高职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1高职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
作为青年学生,高职生与其他同龄的在校大学生一样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格特性的可塑性较强,心理冲突表现明显,有许多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如世界观和理想的缺失、意志力和耐受挫折力缺乏、内心依赖感和孤独感强、嫉妒心和虚荣心严重、自负与自卑两极倾向严重、价值观和成才观偏离、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协调等。但由于传统偏见、高职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及青春期人格发展的局限,致使高职学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自卑感强,情感极其脆弱
进入大学学习是令每一个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情,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与周围的本科生相比,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且情感上敏感、脆弱。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与本科生相比,自己没有文凭上的优势,他们是本科,而我们是专科,所以“低人一等”所造成的。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这种不良心态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一些男同学急躁、易怒,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1.2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
自1999年扩招以来,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普遍拥有的心理问题,而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盲目的对学历要求偏高,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更加处于劣势。很多用人单位在本科生、研究生实习期间即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对高职生却要求必须在其拿到毕业证后,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使高职生无法与其他人公平竞争,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面对这种窘境,有的高职学生将全部时间和身心用于学习,希望通过“升本”考试取得更高的学历,然而近年来专升本考试“推荐制”的实行和录取率的大大降低,使他们更感到未来的渺茫。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所措,无法应对,于是选择了逃避,破罐破摔,沉迷于网络,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但其内心的焦虑并未因此而减少,相反时光的虚度和学业的荒废使他们的焦虑感更加强烈,不知如何调整心态的他们往往通过疯狂的吸烟、酗酒和网络游戏来麻醉自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3自身对就读高职认识不明确,悲观、厌学,心理压力大
部分高职学生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因没有信心复读而选择了高职院校,有的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高职读书。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使他们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造成了他们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
2预防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我们应当认识到高职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思想活跃,敢拼敢闯,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1完善思想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
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情感投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并以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信服,同时教育方法也要灵活多样。由其注意要深切关爱学生,深人学生思想、生活当中,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采取严爱结合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集体的温暖。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绝不能用轻视、挖苦的语言。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他们焦虑、孤独和自卑的心理。
2.2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增强其就业信心
学校要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传授就业技巧,尽量缓解学生就业前的焦虑感。社会应转变用人观念,正确对待高职学生,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正确教育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密切配合,将使高职生的就业焦虑得到极大缓解。
2.3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基础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并重的目标(即“双证书”制度),学校应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科学地帮助学生选择用人单位认可、有助学生就业、技能含量高的证书组织学生进行考证。并鼓励学生以自愿、量力为原则,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适应就业能力的需要,增加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取得胜利的硅码。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下大力度增加高职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强自信心,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组织、交际才能,为其将来的就业创下良好的基础。
2.4加强学习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人学专业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方式,使高职学生快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并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断努力奋斗。
2.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将心理健康课纳人常规教学体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使高职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讲座的交流,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重视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在学生班级建立由心理健康委员组成的心理健康预警机构,使之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和发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从而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直至心理咨询,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