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提出的“客体永久性”是什么概念?

2020-10-29 母婴育儿 311阅读

客体永久性: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婴儿最初完全是以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来看这个世界:他们生活在此时此地,对于他们能够直接知觉到的范围之外的任何东西,他们没有任何的意识。给他们一个可爱的玩具,他们会伸手去够它。

但当大人在他们抓住玩具前用一块布盖住玩具的时候,他们就会停止抓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别处,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样。

只有到出生9个月之后,婴儿才会继续他们的寻找——在皮亚杰看来,这种寻找意味着婴儿在无法感知到玩具时,玩具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开始。但是这种观点仍有局限,如果在藏玩具和允许婴儿伸手之间加入一段时间间隔,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皮亚杰认为,只有到了大约18个月时,婴儿才能以基本成熟的形式对消失的玩具进行心理表征。

扩展资料

巴亚热昂的研究十分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Baillargeon,1987;Baillargeon&DeVos,1991)。在研究中,巴亚热昂设计了一种实验范式,向婴儿呈现了一些违反了客体永久性规则的事件,并观察婴儿对这些不可能事件的反应。

结果发现,三个半月的婴儿就对违背客体永久性规则的事件表现出了“惊讶”的表情,这说明婴儿知道被藏的物体依然存在。

这样,通过简单的注视行为而不是相对复杂的运动行为,我们就可以评价婴儿的能力。这种实验任务的结果证明,非常年幼的婴儿就拥有关于物体性质的很多知识,包括它们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斯派尔克(1991)也在研究中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客体永久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