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热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也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一般说来,当一位热爱体贴学生而又被学生爱慕和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乐意接受他的情感传递,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便油然而生。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认识、情感等心理交流过程。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理解学生,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1)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但学生的个性由于多方面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