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是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发、主动地对外界事物作出的一系列尝试、摸索、探究的行为,幼儿通过自主探究探索世界、获得知识,提高探究的能力,培养积极的态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对确立幼儿主体地位,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审视,家庭中对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团结协作,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 家园同步,为幼儿自主探究营造良好氛围。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多种教育观念。年轻父母和年老的长辈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安排好与孩子相关的每一件事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一些孩子可以尝试来解决的问题,他们也从不让孩子动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可回到家有时却要爷爷奶奶们喂,而爷爷奶奶们也乐此不疲。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非常的严厉,教育孩子的标准就是要听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许孩子这个、不许孩子那个……这些受传统教育影响而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现象,不仅束缚了孩子们的手脚,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1、帮助家长了解探究活动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事物。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就是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的,探究的内容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越能使孩子们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物缺孙内容对自己的意义,越能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知识的存在。幼儿就是在兴趣中探究答案,在探究中累积经验、掌握知识的。但当前,许多家长没能理解探究活动的真正意义,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在瞎玩。比如:孩子正在玩沙、玩泥,很多的家长就会责备孩子:“你怎么又在弄这个东西了,瞧!衣服都弄脏了!快停下!”孩子喜欢一个接一个的提问:“为什么小鸟会飞呢?”“因为小鸟有翅膀啊!”“那为什么小鸟有翅膀呢?”……许多家长到最后就会不耐烦地说:“你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啊!这些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最初的探索意识和行为的表现,但是由于家长对孩子探究行为的不理解,使得孩子的探究意识和行为受到了打击和限制,严重影响了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让家长在对待孩子探究活动的教育上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达到共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家长能走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学习和阅读有关幼儿自主探究方面的书籍,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才能加强家庭指导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才能无时无刻珍视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奇事物产生持续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2、双方共同创设沟通渠道,开展家园互动的探究活动。
在幼儿教育中经常会出现“2﹥5”的罩链现象,即每星期里幼儿在家2天,受到家长的过度呵护、包办代替,其不利影响要大于教师在园5天的辛勤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脱节,则会抵消原有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因此,为了让幼儿在园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家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家园的多渠道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在幼儿园中的一切探究活动是多么新奇有趣和富有诱惑力,在家里有时也想进行尝试和体验,或者是进行一种经验的迁移,同时也期望家长能陪其将各种“研究”进行到底。这时,家扮逗长的态度对孩子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喝斥或对其行为不理不睬,都将影响到他探索的热情。因此,我们一方面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辐射到家庭中,一方面经常开展各种家园互动的探究活动。如:“每日一问”——让孩子每天回家问家长一个问题,并让家长陪同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和孩子一起做实验、上网查资料等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感受探索的过程,体验乐趣,促进亲子感情。又如: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时,我们经常让家长帮助孩子共同来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完成相关的调查表,以图画和文字的记录形式反馈到我们幼儿园来。孩子们将这些记录与同伴、老师分享,一些新的、幼儿感兴趣内容又被提升为新的主题教学活动。此外,幼儿园还多渠道与家长取得沟通,如:“家长导师制”活动,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到园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参与各项探索活动,发挥家长的优势与潜力,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幼儿园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鼓励家长运用“做中学”的教育方法,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引导幼儿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