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的来源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来自于一家电影公司的宣传人员在做一部电影策划的时候所想到的词语。工作人员在知乎发出关于“空巢青年”的帖子,电影下映后,这个词却被许多报纸杂志引用。“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
中国青年报评:有评论指出,“空巢青年”是伪命题,它或许是对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有些到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主要是为了追逐梦想,不太考虑现实因素,但在大多数“北漂”青年,并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什么英雄主义的幻想,更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什么神圣使命,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为小城市不再是安乐的故乡,很多年轻人在故乡缺乏有利的家庭背景和人脉圈子,不得不逃离小城市,去相对公平、自由的一线城市寻求突破。因而,很多“空巢青年”漂泊在大城市,不只是想这样,更是不得不这样。
《中国青年》萧子扬评:基于对“空巢老人”的理解,“空巢青年”的提出不免略带几分嘲讽、自诩的色彩,“独居青年”的彷徨、无奈、漂泊以及牵挂等情感都浮现其中。“空巢青年”和“独居青年”是当前80后、90后这两代人的经典写照和最为真实的集体心态,可以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话题。
荆楚网评:青年这个群体的意义不仅仅之于国家,社会、家庭,更关系着整个历史的走向,经济、政治的发展,这个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少年强则国强,会将目光投向毕业季、就业率,会将目光转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却往往在情感方面鲜有关注青年这个群体。空巢青年”的出现并非危言耸听,是可圈可点可触摸的存在,这个群体也需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和关怀,不仅要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孤独感,更要让他们走出“空巢”的心理,这是国家社稷、经济发展之必须,更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之体现。
工人日报评:网络时代,绝大多数“空巢青年”只是“巢空”而非“心空”。便捷高效的网络,使独居的他们能随时随地和外界联络互动,维系亲情、友情乃至于爱情。“空巢”也并不意味着抗拒社交,抗拒文娱活动,导致社交圈狭窄、孤独感强。相反,不少“空巢青年”常跟同事聚餐、逛街、看电影,假期也会出游。如果确有“空巢青年”感觉孤独苦闷,完全可以从“空巢”走向“众巢”。
独居群体数量日益庞大,单身社会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认为,单身社会的膨胀,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它代表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空巢青年不妨调整心态,正视之。独居不是个人生活的失败,更不是羞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