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的历史沿革

2022-04-06 文化 311阅读

华严寺是根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兴建,因此得名华严寺。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末兵火波及,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数百年间都是云中巨刹。
明初,寺院被没收为官产,明宣德、景泰年间重修,明中叶后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
清代时几经修缮,始成今日规模。
1963年上、下两寺连为一体,统称为华严寺,寺院占地面积16600多平方米,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
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至2010年,华严寺修建以及环境整治工程,山门、钟楼、会经楼、七间殿、弥陀殿、药师殿、南北腋门、南北展廊、文殊阁、普贤阁、南北回廊、南北五间殿、西回廊、祖师殿、藏珍楼、方形木塔等30多座单体建筑工程基本完成。
2011年10月1日,经过两年多时间打造的华严寺木塔在国庆节期间试开放。该木塔高43.5米,是继应县木塔之后中国第二高的纯木质结构宝塔。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是用约100吨纯铜建造。从2012年1月1日起,华严寺内的华严宝塔和铜造地宫正式开放,开放后的宝塔和地宫不再加收门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