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刨造顾客”学说的不足
我们发现,通过剖析上述文字,可以明显发现德鲁克“创造顾客”的观点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德鲁克立论的基础是值得商榷的。德鲁克认为:“要想知道企业是什么,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存在于社会之中,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
明显地,德鲁克抛开了企业主体去谈企业存在的目的。正如同个体的人一样,每一个人存在的目的,并不需要外在的社会去定义,而是由每一个作为主体的人,自己定义自身存在的目的的。也就是说,企业存在的目的,不应当由社会定义,而应当由企业自身定义。只是企业在定义和追求自身的目的时,不能脱离社会的基本准则和社会现实环境。用德鲁克的话说,就是“对其功能的考验,都是来自外部的”。
第二,德鲁克混淆了目的与工具。正如人生存不是为了吃饭,人吃饭只是为了生存一样,企业存在并不是为了创造顾客,创造顾客只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人自身的需要,这个需要是一个复杂的欲望集合,包括财富、成就以及其他一切人们所向往的美好东西,我们将满足这些综合的需要统称为追求幸福。
第三,德鲁克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个别活动如营销、创新神圣化了。他说:“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因此,任何企业都有两项职能,也仅有这两项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在这里,德鲁克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着多样的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工作内容,营销和创新只是其中的两项,而其他的工作内容如生产、原材料的供应等,与营销和创新在逻辑上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企业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从德鲁克的学术源流看,德鲁克被视为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句名言大致反映了他对管理学的观念。他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经验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提供当代的管理企业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并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不难发现,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缺点,是容易受个别的、特定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的左右,其得出的结论缺乏整体的、理论的、人文的和历史的高度,因而很可能不具有普适性。德鲁克“创造顾客”观点的缺陷就在于,他只是把一个经验当做理论,而没有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和哲学上的深入思考。
3.德鲁克提出“刨造顾客”学说的时代背景
在分析德鲁克的“创造顾客”学说之前,需要先了解德鲁克在1973年提出“创造顾客”学说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有几个特殊的矛盾“交相辉映”。一是世界大格局的冷战,美苏争霸使得美国深受压力,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等国快速复苏,加重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三是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四是美国国内出现了战后的第六次经济危机,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几近崩溃。
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生产过剩和经济滞胀的现象,而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削减石油产量,结果石油价格暴涨,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得这次经济危机成为战后以来美国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交织;第二,美国的经济危机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大体上同时发生,是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据美国官方统计,1972年,美国工人年失业人数为484万,1973年为431万,比战后历次经济危机时的失业人数都高。一方面是大量的失业,另一方面是生产的增长。1972年全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比1971年增长约9.2%,到1973年11月达到最高点时,比1972年12月增加约4.6%。不难想象,生产总值和失业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生产大于需求。表现在微观上,就是企业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压力。
作为一位经验主义管理学者,德鲁克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了营销和顾客上,并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一观点。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德鲁克的观点较好地迎合了当时企业的需要。坦率地讲,德鲁克的“创造顾客”学说根本就不是一个严肃的理论,而更像是为那些因营销困难而寻求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的一个“管理咨询”建议,这个建议不具有理论特征,也不该被原封不动地拿来当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法宝。
最后,有必要简单地探讨一下我们对大师,尤其是国外大师的态度问题。
自工业文明以来,西方国家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率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导致了两个直接的结果:一是西方国家变得强大,并且通过政治和军事的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二是西方国家在科技发展和实力扩张的过程中,奠定了自己在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并在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由于上述原因,在封建统治下故步自封的中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西方的侵略、掠夺,也残留下了崇洋媚外的劣习,在许多方面,我们的一些人唯西方马首是瞻,失去了主体意识和创造性。
有的人会说,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他们必有过人之处,不可能犯低级的错误。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是管理学大师,无数比管理学大师还要伟大的人物都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认识错误,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在认识上都是有局限的。
今天的中国学者或企业管理者,尤其没有必要再崇洋媚外。西方管理思想先进并不是因为西方智慧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是因为企业在西方的出现和发展普遍早于中国,使得西方更早着手于企业管理的研究。说到底,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根本特点是早,而不是深刻或完善,因此中国无须盲从。我们应当结合人类发展的时代特点,以及中国自身的需要与历史文化背景,提出中国式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
管理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重要的、有时是革命性的变化。在德鲁克提出“创造顾客”学说38年后的今天,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探索企业存在的究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