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都市小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代表作品?

2020-08-16 文化 204阅读
期刊中的新都市小说代表作品:

林坚的《别人的城市》(《花城》1990·1);

张欣的《绝非偶然》(《小说界》1991·5)

王朔的《谁比谁傻多少》(《花城》1991·5)

钟道新的《股票市场的迷走神经》(《当代》1991·6)

张欣的《永远的徘徊》(《十月》1992·6)

何顿的《生活无罪》(《收获》1993·1)、《弟弟你好》(《收获》1993·6)、曹谦的《闯特区的女人》(《当代》1993·2)、

张欣的《伴你到黎明》(《中国作家》1993·3)

莫然的《天若有情》(《中国作家》1993·5)、

何顿的《就这么回事》(《花城》1995·2)、《太阳很好》(《钟山》1995·3)、《我们像葵花》(《收获》1995·4)

张欣的《掘金时代》(《收获》1995·4)、《致命的邂逅》(《中国作家》

1995·5)

曹谦的《四轮车》(《中国作家》1995·5)

何立伟的《你在哪里》(《花城》1995·6)

王安忆的《我爱比尔》(《收获》1996·1)

柳建伟的《都市里的生产队》(《当代》1996·1)

刘心武的《栖凤楼》(《当代》1996·3)

方方的《状态》(《上海文学》1996·3)

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当代》1996·6)

王海玲的《四季不断的柔风》(《当代》1997·5)

周梅森的《天下财富》(《当代》1997·6)

潘军的《海口日记》(《收获》1998·2)

王大进的《纪念物》(《收获》1998·2)

何顿的《丢掉自己的女人》(《收获》1998·2)

毕飞宇的《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江南》1998·2)、

池莉的《小姐你早》(《收获》1998·4)

刁斗的《证词》(《收获》1998·6);

莫言的《红树林》(《江南》1999·1、2)

张欣的《变数》(《大家》1999·1)、《最后一个偶像》(《特区文学》1999·4)

刁斗的《身体》(《江南》1999·5)

潘军的《关系》(《江南》1999·2)

戴雁军的《你玩哪种游戏》(《特区文学》1999·3)

莫怀戚的《透支时代》(《当代》1999·5)

曹谦的《生活目的》(《十月》2000·1)

王海玲的《关于桑娅》(《花城》2000·9)。

另外还有非期刊中的新都市小说代表作品:

刘心武的《风过耳》(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徐坤的《厨房》、邱华栋的《环境戏剧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毕淑敏的《原始股》(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池莉的《生活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棉棉的《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卫慧的《蝴蝶的尖叫》、《艾夏》(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上海宝贝》(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张平的《抉择》(群众出版社,1997)、《十面埋伏》(作家出版社1999)

周梅森的《中国制造》(作家出版社,1998)、《国家公诉》(作家出版社,2003)、陆天明的《大雪无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张宏森的《大法官》(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

格格的《非城市爱情》(华文出版社,2003)

谈歌的《都市豪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于川的《都市边缘的女人》(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