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世界文学批评格局中的处境?

2020-04-27 文化 121阅读
当代文学批评随着当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丰富的存在样态,在对传统文学批评话语的继承中,也不断吸收着外来的文学批评话语,进入了一个多元自由的批评话语领域,多样的文学批评声音共同汇成了60年文学批评宏大的交响乐。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系统阐述了60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界三种主要的批评形态:协会批评、学院批评、媒体批评。他认为学院批评的构成主要包括大学、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等。它的特点是学理性强,具有文学史的眼光,因为研究深入而特别获得尊重;媒体批评主要是以及时、即时、尖锐,无所顾忌为特点。协会批评主要是一种职业批评,是作家协会系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对新出版的作品和创作新形势的批评。三种声音分工不同。协会批评的特点是比较中庸,温和,因为和作家的关系密切。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的独立性更强,许多问题也是通过这两种批评揭示出来的。而协会批评和体制更接近一些,相对温和,有些问题难以涉及。因此协会批评、学院批评、媒体批评这三种批评也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批评生态。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支宇回顾了60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脉络,他认为60年走过了一段光辉的理论之路,6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话语转型是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走出本质主义之后,中国话语不再迷信某种形而上学的“本质”,更加珍视多元与对话,真正进入了自由的话语之域。
60年文学批评的启示
当代文学批评存在着历史和现实原因带来的一些困境,与会评论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反思。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从自身的身份谈论批评的难度问题。他认为一个批评家受欢迎的程度并不是其文学水平的评价标准。批评家的道德所在,是有足够的信心表达自己的是非感受。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存在不对称性。文学批评没有真正独立地发挥批评的作用,批评是服从于外在的权威制约,服从外在权威的主宰。70年代末批评处于为文学疗伤的阶段,为文学正名,替创作辩护,正本清源,为形成良好的创作环境作出了很好的贡献,但是紧接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直到现在,种种复杂的原因,整个批评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信心,形成了依附型的批评,依附于创作、体制、市场,作为独立的批评家、独立批评的力量很小。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指出,文学批评的困境主要有文学批评生态环境欠佳、文学批评的劳动价值名不副实、文学批评边缘化、文学批评队伍的青黄不接。由此引发一系列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文学批评的边缘化削弱了它的纯度;人情化削弱了文学批评的硬度和刚度,失去了文学批评的公信力;文学批评的跟风,削弱了文学批评的独立性;文学批评的过分理性化,削弱了感染度。
当代文学批评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批评与创作是和谐共生共荣的关系。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昕借用苏童的比喻“写作和批评的是分不开的,像两根铁轨一样,保持的距离像一个方向延伸,又不可能交叉”来描述写作与批评的关系,他认为批评的终极目的是发现可能成为经典的作品,批评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建设性上,不是谩骂或激怒,而是发现他的问题,批评要坚持一种审美的公信力和定力。
孟繁华认为那些否定当代文学成就的批评家对当代文学并没有构成真正的批评。如果联系起百年中国文学的评价来说,那些批评的声音,评价现当代文学使用了两个尺度:他们在评价现代文学的时候,取的是现代文学的高端成就,现代文学因为有了鲁郭茅巴老曹,就能建构起一个伟大的现代文学史。但是当他们评价当代文学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末流,认为这就是当代文学的现象。对现当代文学评价所采取的不同尺度造成了他们批评声音的不及物性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栾梅健指出,海外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了解非常单一,只看翻译,看媒体的评价,不细加揣测和分析。未经翻译的作品他们知之甚少,甚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了解途径也非常有限。因此,有限的了解决定了海外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要真正呈现当代文学的成就,还原真实的文学面貌,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做:1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