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

2020-05-03 文化 115阅读
回顾2014年,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个值得言说的话题。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成效。麦家《解密》的多种外文版热销,阎连科获得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奖,姜戎《狼图腾》在国内外畅销10年庆典等事件,成为2014年中国文学“走出去”状况的缩影。在这些热点事件背后,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作协、国家外文局等部门和组织,积极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翻译、对外推广,多个国内出版社与国外版权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扎实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尽管中国文学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是走在前面的,但是海外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依然是有限的和零散的,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还没有被世界充分认识。这需要我们摆正心态,下大功夫,耐心地培育和建设一个有效的文学交流机制,以水滴石穿的精神来推动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更多翻译反映中国当下现实的作品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洪涛看来,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最大障碍是,当前的世界文学体系是以欧美文学为中心的。在西方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筑起了一道高墙,我们想真正走进去并产生影响是非常不容易的。对此,作家曹文轩也曾提出一个有意思的假设:如果《哈利·波特》是中国作家写的,它会不会流传得那么广?
但是,这些都是无法一时半会去改变的,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必须以接受这些事实为前提。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何明星认为,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首先应该考虑那些具有“世界性”的题材和作品。这些作品讲述的当然也是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它既与当下中国现实密切相关,也与欧美的社会是共时的,容易产生世界范围的反响。而那些具有独特历史意味或者地方特色的作品,我们国内评价很高,也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翻译,翻译出去之后也很难被真正接受。
翻译家艾瑞克认为,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受到西方文学很大的影响,所以大部分作家的写法其实都很“国际化”,在翻译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可能有些作品涉及特别具体的历史阶段、特别专门的地方知识,才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小说已经被翻译出去很多部了,但大多都是写历史、写乡土的,因此一些国外出版社也试图出版年轻作家写的有关当代中国的作品。
建立更好机制鼓励文学翻译
刘洪涛近期正在参与“今日中国文学”英译丛书的翻译工作。刘洪涛说,在选择作品时,肯定是选择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但是作品选好之后,有时候却找不到与之相符的译者,只能另选别的篇目。因此,应该不断发掘更多优秀的青年翻译人才。近年来,中国作协积极进行优秀翻译人才的挖掘和培养。2014年,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30位汉学家、翻译家以“解读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作协还与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共同主办了“201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汉学家来到中国,聆听名家大师的学术讲座,走进街头巷尾体验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青年作家对话交流。这些都为青年翻译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帮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