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柴荣的心中一直都是一副忠臣的形象,而促使柴荣形成这样一种认知的首要原因就在于赵匡胤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也就是说表明工作做的非常到位,而柴荣则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喜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细节来判定一个人的人品。
有一次赵匡胤驻扎在滁州的事情被老父知道了,由于许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宝贝儿子,所以老父就直接跑到了滁州希望可以见一见赵匡胤,但是没有想到赶到滁州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了,但是赵匡胤拒绝开门,原因就在于柴荣下了命令,战争时期不能够随便打开城门,尤其是晚上,所以面对自己的老父亲赵匡胤拒绝了开门,坚决执行世宗的命令,让老父亲在城门外熬了一夜。
这件事情被柴荣知道之后就开始格外信任他的这位战将。那么仅仅是因为忠诚,赵匡胤才得到了世宗(柴荣)的信任吗?当然不是,因为赵匡胤能够真正成为后周最高军事统帅,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实力,能够及时的帮助世宗解其之围。
比如,世宗的南唐征战在逼近寿县之后就遭遇到南唐军队的强力反击,战争进入了僵局,这种僵局如果不尽快的打破,就一定会被南唐援军断了后路,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后周军队的覆灭。同时,对于这个时候的后周军队来讲,又很难派出军队去阻击援军,因为一旦兵力减少了,就必然会给寿县的守军提供机会。所以这个时候的世宗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匡胤提出了带少量军队前去阻敌的计划,并得到了世宗的认可。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宗开始真正建立了对于赵匡胤的信任,因为赵匡胤的阻敌任务不断完成的非常出色,而且连续获得了两次胜利,分别是涡口大捷、清流关大捷。这两次胜利不仅为解除了寿县的危险,同时极大的打击了南唐军队的士气,为后周后期的南唐战事开了一个好头。当然,对于这时候的赵匡胤来讲,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比如其在寿县之战开始之前,赵匡胤的军阶还是第五级,是所有军阶中的最低等级,而此战之后,赵匡胤就连升三级,从都虞候一下子升到了都指挥使。
显然,世宗之所以如此赏识赵匡胤,不仅仅是因为他看到了赵匡胤的忠诚,更是看到了这位将军在关键时候能够帮助自己,如此也就有了世宗在最后的托孤行为。
如此也就是说赵匡胤可以取得世宗的认可和信任,不完全是由于他的表面工作做的非常好,更是因为其里子工作也做的非常不错。有历史学家表示,赵匡胤在随世宗出征的几次战争中,不仅用自己勇敢和智慧的表现赢得了世宗的认可,同时也赢得了后周所有将士的认可,而这就是其为什么能够在陈桥加身黄袍的原因所在。如此而言,赵匡胤后来的政变似乎也是蓄谋了很久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