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近代文学形成是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爱国抗法的“勤王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当时许多诗人作家本身就是爱国人士、勤王运动领袖。抗法爱国文学是当时越南文坛的主流。
近代越南最有影响的作家是南方诗人阮庭炤(1822~1888),他出身于嘉定省平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43年中秀才,1848年双目失明。1861年法军侵占南部六省后,他不愿与之合作而隐居,并与爱国志士交往,以笔作斗争武器进行抗法斗争。
早期作品长诗《蓼云仙传》,描述了清寒书生蓼云仙和乔月娥的不幸遭遇和曲折的婚姻,揭露了社会的奸邪则贺罪恶,批判了封建社会道德的沦丧,具有反封建的倾向。但作品也反映了作家本身尚存有儒家三纲五常的封建意识。阮庭炤最好的作品是他创作的50多首诗歌、数篇祭文和赋。《勤约义士祭文》既是一首哀悼疆场殉身的英雄碰尘赞歌,又是一篇声讨卖国贼的檄文。阮庭炤还在其他许多诗歌中赞颂与敌人顽强斗争的义军战士,刻画了憨厚、勤劳、勇敢、淳朴的义军形象。
与阮庭炤同时活跃在越南近代文坛的作家还有潘文治、阮春温、阮光碧、潘廷逢等。阮光碧本身就是笑盯禅“勤王运动”的爱国领袖,他用汉文创作的《渔峰诗集》可视为“勤王运动”的斗争实录。
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越南推行拉丁文的新拼音文字,这反倒促进了越南文学的发展。著名爱国诗人潘佩珠(1867~1940)的创作,将越南近代文学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