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刘备把他挖出来,主要是看上诸葛亮是个战略家。《三国演义》里说他一出山就是军师,拿着令箭调动各路大将——关羽你这儿,张飞你那儿,赵云你那儿。其实,真实历史不是这样。诸葛亮是个战略家,一出山,刘备封他为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是主管后勤供给的官吏,等于咱们现在的地税局局长,通过收税、抽粮饷供应部队。他业务能力还没展现,资历也没有,所以不可能参加赤壁之战。因为刘备知道诸葛亮口才好,所以把诸葛亮派到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这个赤壁之战是周瑜一手抓、一手干的。你看看历史留下的诗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都是说周瑜的,没几个说诸葛亮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说孙权的,也没有歌颂诸葛亮。非常可能是诸葛亮并没有参加赤壁之战的指挥行动,因为赤壁之战基本都是周瑜指挥的。诸葛亮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有些好大喜功,不够审时度势,略微显得贪图虚荣。他在《出表》里说:“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庶竭驽钝,攘除奸雄,恢复汉室。”当时蜀在三国里国力是最弱的。你看《出师表》一开头就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按道理说,既然国力不行,到了生死关头,你赶紧关起门来,好好发展自己经济,诸葛亮反而大动刀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跟曹魏争天下正统。最后蜀中国力越来越弱,等诸葛亮一死,姜维一个人根本撑不住。
这和诸葛亮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有直接关系。你看成都武侯祠,上面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上联叫“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叫“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说你得审时度势。有人说诸葛亮对待下边人太严厉了,一点也不宽容,但是这副对联的作者告诉大家,无论是宽还是严,前提是得审时度势。面对当时天下的情况,蜀国宜自保,宜发展经济,励精图治,而不是主动去攻打别人。国力耗到这程度,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打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体快不行了,他想在活着的时候建功立业。这不是为了蜀国,而是为了个人的千秋功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有点自私,图自己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