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蒸馏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染色液(稀)染1分钟后,蒸馏水冲洗。干燥,镜检。
扩展资料:
革兰染色反应的原理:
革兰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
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