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班的学困生该如何进行教学的课题研究

2020-09-14 教育 60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近年来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企业子弟占全校学生90%到现在的不足40%。学生多数都是农民和外来打工子弟,于是学困生增多了。
“学困生”就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方面的潜能或是不适应常规学习,而导致学业的“暂时性”的落伍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
新课程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今,我们必须新的课程改革,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困生的成就动机,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总是有一些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吃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很差,这个问题,值得老师和家长引起重视。不要简单地认为优等生的学习成绩好,是因为学生大脑聪明,思维活跃,学生不贪玩,教师教得好。而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也不要认为是他们不刻苦学习而造成的,如果存在这种思想,就对学生进行时间加汗水的题海战术,是不能有效的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的,那么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困生除了学习基础差或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当之外,主要还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比如,有的学生散漫无羁,抱着我行我素的态度;有的学生学习不主动,敷衍了事,甘居下游;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造成学习成绩不佳。但是儿童的可塑性极大,绝不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对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我们要抓住学困生的特点,努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并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打开学困生的心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缩小成绩差异的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学困生的界定:我们所研究的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只是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行为,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
提高学困生的兴趣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寻找学生成为学困学生的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实效性研究是对目前本小组教师所采取的提高兴趣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舍弃那些不恰当的方法,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出学困生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小组成员所带班级学困生的人数及类型。
2、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总结本小组教师在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
3、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典型个案。寻找出合适的提高方法、对策,使各班的学困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四、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对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二)弄清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习。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使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在学习上,自信的培养,让学困生看见自己的进步。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为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同学之间友情的力量。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从其他方面先让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二年级(5)班、三年级(3)班、五年级学生(1)(4)班中的学困生
研究方法:
(1)观察调查相结合,找出学困生学习困难、厌学的原因;
(2)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转化学困生;
(3)数学能力测评法、问卷调查法、课堂听课与家访等方法;
(4)用统计法研究转化效果。
六、研究步骤:
(一)基本步骤:
1.查找学困生学习困难等各方面原因;
2.分析和研究教育转化的方法、形式;
3.制定方案并进行培养;
4.全程跟踪,使达到学习兴趣的明显转变;
5.形成结论、成果。
(二)研究阶段任务:课题组将综合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方法,开展五个阶段的研究。
1.准备阶段
①弄清学困生的涵义。
②弄清国内外研究学困生的课题,目前研究的情况如何?
③调查摸底,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
④选择培养学困生的对象及制定相应计划。
⑤以期末考试为例,根据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2.分析阶段主要任务:
①进行分析研究个案的工作,收集各种研究信息和资料。
②分析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主要解决在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对策。
③查找原因,积累材料。
④对研究对象要做详细的记录,研究组要进行及时交流。
⑤研究人员根据研究情况及时总结交流新的做法。
3.实验阶段主要任务:
①研究人员主动将研究情况归类、整理并备案。
②总结经验和研究成果,要有详细材料。
③集体分析讨论各研究人员的经验做法、研究成果、论文、各项数据、单行材料等,并据此发表论文及其它成果。
④做好结题的全部材料准备。
4.攻坚阶段主要任务:
①分析某些疑难问题、探讨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②要求对每一个研究成果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实、完善。
③汇集各种资料,装订成册。
5.验证阶段主要任务:
①完成研究报告、论文的分类撰写。
②完成研究报告的整合和最终定稿。
③通过最终研究成果的验收。
七、研究成果 :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了解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对学习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习。现在我们就“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谈谈我们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一)“学困生”的平时表现
1、计算能力缺乏。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思维能力差,表现为无过程性、无序性。
4、书写潦草,不工整。经常作业、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
5、上课经常走神。
6、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与热情
7、存在自卑心理
8、存在逆反心理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
学生层面
1、先天原因。由于遗传等障碍性疾病,影响到学习,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2、内趋力原因。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他们自制力差,注意涣散,难以集中,持久性差,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
3、滚雪球原因。学生在综合因素下,往往知识基础缺漏多,巩固率低,心理困难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4、生源原因
家庭层面
有些家长自身文化层次低,个人素质整体上也较低,家庭经济相对不佳,几乎整天为“生计”忙碌,无暇也无能力关注孩子的学习。致使孩子身上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就学完全靠“在校学习”,导致“学困生”数量较多。
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语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为了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以及分类特制定以下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困生乐于学习。
2.对学困生降低要求;课堂提问降低问题难度。
3.发挥优生的作用,以优带差。
4.分层次设计习题,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5.作业批改做到面批面改,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6.对学困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发现他们的闪观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7.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语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1)、培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的策略,从根本上改变:改变学困生要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创设新奇的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新奇感,唤起他们的学习兴: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的活动;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计划执行期间,帮助他们监督他们的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计划;帮助学困生在计划执行一个阶段以后或是计划结束后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2)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树立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会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自尊和自信随着学习的下降,而荡然无存,因而对学习毫无兴趣。
《学记》里有这样一句话“长善救生”是说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和短处。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教师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比如,我们班的李晨曦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热爱劳动,乐于为班集体服务。我就会在班里对她大力表扬,并号召其他学生向她学习,并鼓励她在学习成绩上也能有所提高。此外,我还注重创设情景,给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如:挑一些容易解答或操作的问题让他们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困生学着想,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时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学习教材的难点会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地方会是哪里?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同生并存。
②教师在上课时要考虑到学困生,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重在参与,不能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照顾到学困生,要为学困生“开小灶”。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率、精准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少。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选作或是不做。
④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最好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对、错就了事了,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当场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照顾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正确评价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困生在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困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作为教师应多和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多提、善问,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热情的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并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有优点,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让他们从很小的成功中体会自己同样很有能力的,自己也在进步,信心必将油然升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4、家校合力,共同教育管理学困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许多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多与家长沟通,当我发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思想、学习中有不良表现时,就及时向家长汇报,共同教育学生。同时还把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学好,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体会深刻,收益匪浅,重新审视自己。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关爱学生,才能辨证地、一分为二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茁壮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相互的帮助下,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这样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作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自可以很自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以爱育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学困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之后,才能领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教师产生感情,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激发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与一般学生站在同一台阶上。只有这样,才能继而谈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根据我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少得可怜,中差生却俯拾皆是。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对待中差生时我常常做到自我调控。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他们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方向。
有些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的,其中自身学习方法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因为家庭及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时,首先我们要重视心理教育,通过察言观色,查出形成学困生的根本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真的是想帮助他,从而逐渐消除他们对老师的戒备心理,拉近老师与学困生的心理距离;同时不断发现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不吝惜表扬,渐渐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对学生言行的和鼓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信那些学习困难、表现落后的学生是向往进步、也是能够进步的,并且要对他们努力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产生成功的体验,增强“我能学会”的信心,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由一个小小的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对于智力水平较高,但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特殊的帮助,使之取得成功。在帮助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鼓励他们的成功的同时,还应提出更大、更高的期望,激发他们获取更大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智力水平较差、自卑感很强的学生,一方面要对他们加以特殊辅导,提高其成绩;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学会纵向比较--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在横向比较时,要鼓励他们学会全面比较,尽量去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这些方式,力争使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时的肯定、不断的鼓励、成功的体验,对于学困生而言,就如同吃了水蜜桃,吃了这一个还想着下一个。因此,如果我们每位教师对学困生点滴进步都能给予肯定和鼓励,相信每个学困生都会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教师加强自身的理论功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塑造榜样。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工作中增加了研究的针对性。随着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加深了本组教师的理论功底。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反思,总结有效的做法,交流中实现优秀做法资源的共享。每周我们都组织本组教师交流经验,整理案例、论文、教学设计。
八、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
虽然研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一定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内因,也有教育和环境的外因。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思维失误造成的,农村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
九、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小课题组的深入研究,搞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的专题工作,使学困生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再到“乐学”,是我们小组里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要有恒心、有信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和温暖,最终让学困生爱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