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康的晚餐时间最好安排在每晚6点左右,而10点左右就可以睡觉,这样能保证晚餐和上床睡觉之间有4小时的间时间。
这样可以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让肠胃排空,减少肠胃负担,睡觉就可以睡得更踏实,睡眠质量也将有所提高。夜餐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肥胖、失眠、记忆力减退、晨起不思进食等。那些经常晚间用餐的人,由于用餐时间过晚,或夜餐的进食量过大,人体为了消化吸收这些食物,就需要紧张工作,这时体内的血液循环,血氧的供应及神经内分泌功能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而将影响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再加上年轻人喜欢熬夜,不少人逐渐形成了晚睡觉、熬夜的习惯,睡眠不足者增多,更常常表现为爱睡懒觉、早上不愿起床、头昏沉重、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由于夜餐吃得过多,早晨起床后不愿吃饭,或者没有早餐欲。日久天长,势必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轻则工作效率低下,思维反应迟钝、形体肥胖,重者可能因此而过早地形成脂肪肝、高血糖、胆结石、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乃至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晚餐与入睡的时间间隔,可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泌尿系结石、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结肠癌、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的发生,与这一时间间隔有一定关系。有些人习惯于“吃饱了就睡”,这无异于“睡以等病”。因为晚饭后不久就睡眠,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开始进入代谢缓慢的“休整”状态,而胃肠道却被迫处在“紧张工作”中,造成机体部分状态不平衡。这样不但影响了睡眠,更易导致消化不良。“吃饱了就睡”还会造成胃肠蠕动减慢,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产生胺类、氨、吲哚等有毒物质,增加肝肾的负担和对大脑的毒性刺激。晚餐食物里的钙质,在人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有一部分则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体外。人体的排钙高峰期为饭后4-5小时,所以如果晚饭太迟(即晚饭后不到4小时就睡觉),排钙高峰将正值睡眠期,这时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较缓慢,尿液形成的速度也减慢,尿在膀胱储存的时间长,尿液中的钙质就会蓄积于输尿管和膀胱,继而沉淀下来。长期如此,积聚的钙质将结成块,成为不易自动排出的泌尿系结石,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有时结石刺激膀胱,会引起膀胱刺激症状。晚餐不久就睡眠,使本来晚上活动少的机体热量消耗更小,易造成肥胖;还可引起血胆醇特别是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这类胆固醇容易在动脉壁上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晚饭后充盈的胃肠会对其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这些器官“被压迫”的信息和消化系统餐后紧张工作的信息一同上传给大脑,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起来,渐而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诱发各种各样的恶梦,造成疲劳,久而久之,就引起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早起早睡是许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的好习惯,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并非就可以忽视晚餐与睡眠的间隔时间,并非吃饱就睡。如果老年人体质较差,就更有必要将晚餐时间安排妥当,以求得安康无患、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