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开凿胶莱运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2-04-16 综合 153阅读
内容来源:百度贴吧。
历史上开凿胶莱运河,就是利用胶莱河河床,垂直凿空山东半岛,南起于胶州湾,北出于莱州湾而入渤海.目的是避开山东半岛东端海浪之险并缩短航运,便利漕运,使江南之粮运抵京师.
首次开凿胶莱运河,始于元代.据《元史•;河渠二》记载,至元十七年(1280),"姚演言开河事",而后,由阿八失开凿胶莱运河.至元三十一年(1294),漕臣囊加?等上书说:"漕海舟,疾且便",即胶莱运河其实没有海运方便而快捷.右丞麦术丁亦上书说:利用胶莱运河进行漕运,名存实亡,"益少损多,不便转漕.水手军人二万,舟千艘,见闲不用,如得之,可岁(海)漕百万石",因为"自海道运粮"十分便利,请求罢胶莱运河漕运.元世祖准奏.阿八失所开胶莱运河自此废置不用.说明胶莱运河养了一批闲员,效益不佳.

明代复开胶莱运河,由于工程浩大,维持费用高昂,河道淤塞与战乱等因素,最终也是废置不用.若认真阅读与分析《明史•;河渠五》,致使胶莱运河不得不废置,有如下几点自然因素:

(1)胶莱运河的河床高于海平面,全程中间高,两头低,因而不得不"设九闸,置浮梁,建官署以守.而中间分水岭难通者三十馀里".通过建立船闸的办法来提高水位,使漕船爬阶梯,当运河水少时,漕船自然无法由南向北翻越分水岭.

(2)胶莱运河虽然高出海平面,但由于海湾呈喇叭型,自口外向口内渐狭,外海潮流受渐狭地形约束,潮流指向运河河口内,强度逐渐增强,造成"南北三百馀里,潮水深入","渠口一开,沙随潮入".耗工费资,好不容易疏浚了河道,但"大潮一来,沙壅如故,故复有筑堤约水障沙之议.……障两岸之沙则可耳,若潮自中流冲激,安能障也?"河口设闸门,可以阻挡泥沙侵入运河,但落下闸门,漕船则无法乘潮而入运河,两者彼此矛盾.故运河河口渠道一直无法解决淤沙难题,"南北(河口)海沙易塞,舟行滞而不通".

(3)由于胶莱运河自身水少,难以行船,故不得不引其他河流为胶莱运河补水,以增加运河的水量,先后"导张鲁(河),白(河),现(河)诸河水益之".但"春夏泉涸无所引注,秋冬暴涨无可蓄泄".尤其是春夏季节,"水泉枯涸,无可仰给","所引白河细流不足灌注.他若现河,小胶河,张鲁河,九穴,都泊皆潢污不深广.胶河虽有微源,地势东下,不能北引.诸水皆不足资".运河"河道纡曲二百里,张鲁(河),白(河),胶(河)三水微细,都泊行潦,业已干涸.设遇亢旱,何泉可引?引泉亦难恃也".

(4)许多地段为沙质河岸,极易崩岸而淤塞河道,屡修屡毁.两岸"流沙善崩","浮沙易溃,不能持久,扰费无益".

内容来源:https://tieba.baidu.com/p/4028918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胶莱运河是一条地地道道的,靠沟通陆地水系来维持航运的运河,河床高于海平面,它并没有沟通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两大海水,就是说胶莱运河没有使黄海与渤海发生过对流关系,受当时施工水平和科技条件的限制,运河开挖的深度有限,无法削平分水岭,水源不足,淤塞不断,破费不止,效益一直不甚理想.通过长期航运实践,包括漕臣在内的诸多官员,指出胶莱运河不仅不如海运方便,运河航运的综合成本反而比海运要高得多.

二,按现代高标准重开胶莱运河的实际工程量及其利弊分析

"运用现代土木水利工程技术高标准重开胶莱海洋运河",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办事必须权衡利弊,如务必考虑它的实际工程量问题,也就是说到底值不值?是不是非要不惜代价去这样做?

(1)凤舞先生似乎有意将"胶莱运河"与"胶莱海峡"两者的含义等同起来,其实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一般来说,"运河"宽度只有数十米至上百米,如京杭大运河最宽处——里运河段,底宽为70米,而"海峡"的宽度一般为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譬如,台湾海峡宽约172公里,长约333公里;朝鲜海峡宽约185公里,长约222公里.按凤舞先生说法:胶莱海洋运河长110公里,假设比照"海峡"开凿宽度为100公里的运河,那么表面积将达到11000平方公里,几乎挖掉了山东省陆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1/15;假设运河开凿宽度为150公里,那么表面积将达到16500平方公里,将挖掉山东省1/9的陆地面积.工程量之大难以想象,起码在21世纪,人类无法将它变为现实!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