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谈一下我对教育的看法。
究竟是中国的教育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还是我们扭曲了教育的本意?
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元,B是可能赢2000元也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选A。我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意冒险。
还是两个选择,A是你肯定输1000元,B是可能输2000元也可能什么都不输。现在呢?大部分人选择了B,我们在面对损失时,却有风险偏好,人人都成了冒险家。
同样,当下的教育也有两个选择,A是按部就班,稳稳当当,B是敢于冒险,可能创造辉煌也可能一败涂地。
好了,当大家根据上面的分析,大部分选择了A,却发现这是一条崎岖的道路。于是一起开始抱怨,教育限制了我们施展才华,增加了我们学业负担,等等等等。高考,中考的种种不合理,被人们拿上了桌面讨论。然后得出:中国的教育有问题,美国的教育好种种结论。
首先,我们大部分人没经历过美国的教育,孰好孰坏,我们尚不得知。再者,从来没有某种结论:上学是出人头地,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你可以选择B,选择和比尔•盖茨,马化腾一样去创业,事实告诉我们,他们或许更成功,那些在教育模式下出来的人才反而了他们的雇员。但问题是,当我们选择获得时,你敢选B吗?
或许有人在想C选项,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这儿,让我不禁思考:人为什么选择生存?如果我们就这样,等待死亡,等待生命的终结,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在如此困苦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依然愿意活下来?或许是我愚昧,久久不能得出答案,暂且我认为是人类的本性吧。既然人类选择生存,那他便不能置于社会之外生存,必须和社会相融。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便不光光为了我们自己而存活,我们肩负着使命:回报社会。那有人问:我们自己呢?不为自己那还活什么?其实,我们不妨静心细想:什么时候我们会开心,会满足?这样便不难得出:开心的根源无非两种。①物质②精神。物质满足要求我们去学习,去创业,去奋斗。我想,这已经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大体只有A,B两个选择,而没有C选项。精神满足来源于很多方面:情感上的,心灵上的……作个假设:如果没有教育制度,没有义务教育,你会去学校学习吗?我的答案是不会。那你会去学习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可以和我们大脑中某些兴趣爱好产生共鸣,这时,我们便有了精神满足。于是,人们强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让我们再去想一下:当下的各个行业又有哪些不是为社会服务的呢?显然都是。原因很简单:人不能置于社会之外而
存活,假定我们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但千篇一律的工作会让喜新厌旧的人类很快乏味下来,于是人们又在这个领域想到的了新的挑战。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相应的,与之匹配的知识和能力。当我们在不断前进的同时,社会的发展显而易见。这就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远远大于此前。发展不能脱离现实,即知识。于是,倘若我们是不断满足自己的精神,就得不断开拓,就得掌握相应的知识,知识从何而来?——学习。
好了,一切都说通了。我们再来理一下思路:人存活下来,满足自我需要工作和兴趣,这便有了职业选择,人为了不断满足而不断创造,这需要知识,于此同时,我们造福了社会,实现共产主义。
回到之前的话题。我们现在可以较为肯定地否定A,B以为的C选项。现在讨论A和B。
先看B。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这条路可以走,而且走得通,走得远。但我们看,比尔•盖茨对于电脑的痴迷使他开发软件;巴菲特对于投资的喜爱使他成为“股神;亨利•福特对于汽修的热爱使他创办福特。这些人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在各自的领域发展下去。所以他们有足够的热情,他们热衷于他们的职业,同时,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比尔•盖茨说过:“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好无意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精神满足凌驾于物质满足。现在父母,老师教育孩子:现在你付出的努力决定你将来的生活水平。很显然,这句话只过分强调了物质满足,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是兴趣!
再看A。A是饱受争议的方式。在此之前,我也弄不清为什么我们去了学校,然后一上就要是16年甚至更久。我们仔细回顾走过的人生,我们真的就是在逼迫下去学校学习的吗?难道我们就真的对于所学的内容没有一点兴趣,甚至厌恶到极点吗?我想或多或少,我们总有1,2门感兴趣的学科。好了,你说应试教育不好,但是你从中找到了能和大脑产生共鸣的东西,这难道不是它的成功吗?试想:你呆坐在家里,你会对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感兴趣吗?既然明确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我们便想到在这方面发展。那再想一想:你喜欢生物,想研究生物。那你缺得了数学吗?缺得了其他学科吗?我们不妨反证一下,假设我们所学的9门课程相互之间毫无瓜葛,但事实上我们在研究某一门学科时反复运用到其他的学科的理论知识,这与假设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我们就学习有助于生物研究的学科。当然,我们肯定是高兴去学习,因为这有助于我们研究生物。既然我们在9门中确立了感兴趣的学科,又带着一种主观的学习热情研究其他辅助学科,那高考会失败吗?就算失败了,现在很多学校都愿意破格招收那些有特殊研究的人。所以,整个教育体系还是为了让我们树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这与之前所讲的人类发展完全吻合。那我们凭什么说中国的教育不好呢?
当然,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而且,往往差距很大。社会现状要求我们不得不被动地学习,这由中国当前综合国力有关,国家还处于发展中,试想:当时的美国,英国,日本,哪个没有经历过这一步呢?更何况,中国人口众多,这个特殊因素必将使竞争更加激烈。在抱怨或者不知中度过了这么些年,我们是不是该想一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兴趣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活一次?而不是成为父母,老师的傀儡,为了高考而学习。无论我们是选择A还是B,都请明白,人生是属于自己的,我们不是在做什么大事,我们只是在研究我们感兴趣的,并为此而多学一点,并为社会多创造一点的财富,并为了构建一个人与社会相融的状态。这或许就是自我实现吧。
“我不知道世界会怎样看待我,但我认为自己不过像个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不时地寻找到一些较为光滑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并以此为乐,而对于摆在我面前的真理的汪洋大海,我还一无所知。”——艾萨克•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