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姓氏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2020-10-15 综合 104阅读

同中国人一样,日本人的姓名结构也是“姓氏+名字”。在古代日本,姓氏只有贵族才可以拥有,普通平民百姓只有用以称呼的名字而无姓氏。

古代日本贵族的完整的姓名是由“氏、姓、苗字、名”组成,“氏、姓、苗字”都属于体现一定家族传承意义的姓氏,而“名”才是属于本人的名字。其中氏最早出现,姓在氏之后出现,苗字则出现最晚,但在历史发展中“氏、姓”逐渐不再被人们使用,而“苗字”则成为当今日本普遍使用的“姓氏”。

大约公元四世纪,日本列岛上的大和朝廷建立起了统一国家,那些受大和朝廷大王(即后世的天皇)赐名的贵族建立起来的血缘和政治集团,便是“氏”。简而言之,氏便是一个个贵族或部族的称号。氏来源不一,但主要是依据官职、居住地管辖地、宗教、技艺职业等,如掌管祭祀事务的忌部氏、掌管军事的物部氏、居住在出云国的称出云氏等。

还有从皇族分离出来的日本古代“四大氏”——源、平、藤(原)、橘。其中源氏最早出于平安初期,在公元814年,嵯峨天皇由于子嗣过多而将多位皇子、皇女从皇族降为臣籍,赐氏为“源”,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的源氏由此产生。“四大氏”之所以高贵,正是因为这四氏都是从皇族中分离出来的。

姓则是使氏更加次序化的一种政治制度。氏的首领是氏长,“姓”是大王(即天皇)依据不同氏族的实力、地位而赐予各氏长的一种称号。姓可以世袭,代表着氏的政治地位以及世袭官职,因而姓实际上具有爵位和官职的双重性质。日本“姓”制度最初确立于天武天皇制定“八色姓”制度,最高等级的姓赐予皇族,称为真人,以下各等级赐予各大贵族,依次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直等,后来随时代需要也不断增加。

在“氏姓制度”之下的一段历史时期中,苗字尚未出现和普及,古代日本贵族的姓名结构主要是“氏+姓+名”,如藤原朝臣不比等,藤原乃氏,朝臣乃姓,不比等是他的名字。但在大化改新之后,奴隶制贵族政治瓦解,“氏、姓”逐渐失去了现实政治作用,被新出现的苗字所取代。但氏姓却始终存在于整个古代日本社会,作为一种荣誉显示着家族出身之高贵。

“苗字”是从“氏、姓”中分离出来的,苗字意为幼苗、分枝,就是从本家分出的支系。

有的苗字是直接从大氏分离出来的,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有诸多分支,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

有的苗字则是伴随着武士阶层的兴起而出现。在平安时代末期,氏族瓦解衰落,地方的豪农势力增强,他们开垦新的土地并给这些土地命名,这种被命名的土地称为名田,名田拥有者称名主。这些豪农、名主形成了新兴的武士阶层,他们把名田冠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形成了具有姓氏意义的苗字。

从镰仓时代开始,由于武士阶层掌握了政权,苗字逐步成为代表武家身份的符号而被广泛使用,但苗字这种姓氏在起姓改姓上有很强的随意性。例如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丰臣秀吉出身卑微,幼年时都没有姓,跟随织田信长成为武士后才得以冠姓为木下滕吉郎,后又改为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初姓松平,后奉敕改姓德川。木下、羽柴、丰臣、松平、德川都属于苗字。

值得注意的是,苗字虽然在武士阶层乃至其他阶层被广泛使用,但它在日本古人看来始终带有武士私称的性质,而氏与姓却是天皇赐予的。从镰仓时代直到明治时期,氏、姓和苗字的使用一直存在严格的区别,在诸多正式场合,仍需使用传统“氏、姓”。例如明治时期的政府公文上,大久保利通写为“藤原朝臣利通”、山县有朋写为“源氏有朋”,伊藤博文写为“越智氏博文”。

但无论是“氏、姓”还是“苗字”,这些姓氏在古代日本从来都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名字带刀"只是贵族的荣誉,普通百姓从来不被允许拥有姓氏。直到近代明治维新,为了便利国家的户籍管理,才颁布《苗字必称令》,允许普通百姓拥有姓氏。

参考书目:

1、蔡凤林,论古代日本姓氏文化的特点;

2、邵加陵,日本人的姓名知识,商务印书馆,1981年;

3、冯玮,日本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