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 14

2022-08-10 教育 109阅读
一、班主任应当好交往者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作用,除了本身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当好一个交往者是很有必要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作为班主任,如何当好一个交往者,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应有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其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学生的学习需要,则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大脑中的反映。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说,相同的学习目的可能源于不同的学习动机,相同的学习动机也可能指向不同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如学生的认知兴趣(求知欲)、意志品质、志向水平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需求、学业成绩是一种存在,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也是一种存在,作为交往者的班主任必须从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洞悉不同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在施教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班主任要确立平等观念,懂得学生的心理需求
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决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从教育实践来看,有的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家庭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的学生,往往采取不平等待遇。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方式,一方面极在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实际上,不管处在哪个层面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班主任在交往中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他们。因此,作为交往者,班主任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个同学。这种平等,是一种人格的平等,它并不排斥班主任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思想教学工作。作为交往者,班主任如果不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或是理论上知道而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实践,必然会导致思想教育工作失败。
(三)班主任要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善于矫治学生的心病
青少年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阶段,但生理的发展往往快于心理发展。从主观方面来说,一方面,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社会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也往往比较肤浅。从客观方面来说,在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今天,父母总是对子女寄以厚望而不顾子女的实际情况,加之一些学生在班级里与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被认同的感觉,缺少一个比较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心理负荷之中,日积月累,势必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理障碍。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对于一些学生的心理疾病,作为交往者的班主
任,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才能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得到调节,帮助学生解开心头之结,恢复自我,找回自信,从而确定正确的行动方向。
班主任工作,是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工作之一。班主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交往者角色,才能协调好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和谐和教育环境,激活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当好班主任。
二、班主任应多进行正面宣传
(一)加强宣传的力度。
多从正面宣传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我成才的动力。我不以空洞的理论强加学生,常常以自身的学识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我的谈吐中,我的工作成绩上看到求知、自律的益处。日复一日的“广告”多少使他们相信:读书不单纯是为了找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份好的收入,修身治国齐天下是读书求知的“功利”目标之一。
(二)作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
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广告”的。可中学生正处在朦胧时期,他们也正容易受广告的影响,在我宣传时,他们往往是“听听激动,蠢蠢欲动、过后不动”,反复性也较大。所以,我把老生常谈挂在嘴边,以潜移默化的方法来渲染。“广告”费用的增加,赌注式的投入不是没有效果的,我班的成绩、学风的逐次提高证明:我是成功的。
(三)不求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但求每个学生都来尝试。
在尝试中自我得出结论。世上的感受,只有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然而,这需要时间,需要机会。所以,我把每个学生的尝试失败都看作是成功的开始,鼓励他们,教他们正视现实,勇敢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当然,我也常常批评学生,甚至采用极端的教育手段来惩罚他们,但那是针对懒惰的学生的。因为他们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除了唯唯诺诺,他们没什么特长。
(四)不以统一的尺度衡量学生,但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
只要是同龄人都能做到的,也要求他们努力做到;同龄人办不到的也要求他们努力学会,争取办到,向高标准迈进,从基础的做起。“当不了市长,做区长,做不了区长,一定是好家长”,这是我的口头禅。“会读书”是基础,读好书是理想;“懂健身”是乐趣,“身心壮”是追求;“能办事”是目的,办成事是必须;“做好人”是一切之根本,做一个有利于社会,一个具有“四有”观念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三、班主任应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国家总督导刘斌同志所说“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后进生的工作更为重要。
(一)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丧失了自信心,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石,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二)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要强化学校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表扬,引导后进生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起自信心。
(三)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后进生,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我认为教师从思想上必须树立起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观念,要给后
进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这样往往是事半功倍,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温暖。
(四)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要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四、班主任应做好家访工作
成功的家访不仅能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增加师生情感,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教育者对学生的爱,绝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规范其行为,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身心健康。因此,家访工作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一)积极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
家访时,帮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特别是陈旧的人才观,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工作安排和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向家长宣传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家教,望子成龙有路,教子有方。这样,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适时配合,对学校教育起促进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学校和家庭同唱一台戏。
(二)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
家访时,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三)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
家访时,多听取家长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班主任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各种人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经验。家长均提出各种好建议,经采纳收效极好。这些家长与老师的精诚协作,发挥的参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建设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