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具体在哪

2020-10-20 文化 144阅读
请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具体在哪?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国,而佛教最初的发源地就在距瓦拉纳西有200多公里的菩提加雅(Budhigaya)。2500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出家开始苦修而不得其所,35岁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树下徘徊了37天,终于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学真道,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树下他徘徊留下的脚印也成了一朵朵莲花。传说中的那棵菩提树早已在伊-斯-兰教统治印度的时期被当柴木砍伐了,但从那树上压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树目前还在斯里兰卡枝叶茂盛。悟道后的王子来到了距离瓦拉纳西16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随他出家苦修的五个侍卫开始了他首次传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为师,从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义,佛教诞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个2500年后我们熟知的名字——释迦牟尼。此后,佛祖和他最初的五个弟子,在印度开始传播佛教的教义。因为佛教具有其他宗教没有的三项基本原则:知识、仁慈和平等,因此在当时印度的低“种姓”中开始迅速传播,并最终传遍世界。虽然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现在印度以佛教为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只有1%。历史的变迁总是伴随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全面清洗和灭绝性毁坏,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强盛,终于使这个佛教的发源国,已经很少能见到佛教的遗迹了,而瓦拉纳西附近正是这些不多的遗迹的集中地。
印度对菩提加雅和鹿野苑佛教发源地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唐朝的名僧——玄奘。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8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到达佛教发源地印度,在这里他讨教佛学,遍访佛家古迹。贞观十九年,他返抵长安,已经五十岁。受到唐太宗接见,太宗对玄奘描述的西域风情极感兴趣,命他写一本游记,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不仅记录了当时印度的风土人情,而且对佛教的名盛做了详细记载。因为印度几乎没有成文的历史记载,一度无法发掘作为佛教发源地的所在,最终凭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详细描述,在英国考古学家的帮助下,得以重新发掘出了佛教遗迹,找到了大量宗教文物。
印度教能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在吠陀时代晚期重新出现,并成为印度教更深一层的基本组成部分。
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特殊的虔诚、默想、禁欲和对永恒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转世的生命轮回;这样境界的灵魂避开了这种轮回而达到超脱,这并非有形的升入天国,而是精神上与神或天地万物重聚的极乐。借助凡人肉体的不死灵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个具有神的不朽创造力的永生幽灵,而灵魂则能够再生或转世。
转世的信念加强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个人的亲戚或祖先也许已经再生为一匹马或一只蜘蛛。从哈拉帕时代以来,牛得到特别的尊敬,这是由于它们的基本用途及母牛产奶造成的创造和母性象征。公牛自然象征着耐力和男子汉气魄(与地中海文化一样),母牛则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征温柔。但对印度教来说,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任何生物都是显示神的存在的伟大生命链条上的一环。因此,虔诚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种姓外,所有人都特别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于宗教献祭仪式上。
进入吠陀时代晚期(约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万神殿已由
三位一体的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统治,他们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随着印度教继续合并地区性及民间宗教神祇和传统,出现了五花八门、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为难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头神,是湿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头;象征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学识女神娑罗室伐底;黑天;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财富及世俗功绩女神;还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时母)或杜尔迦(又叫难近母),都是湿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较阴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时称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湿婆一样,人们,尤其是妇女,也祈求她的帮助。
湿婆成了最广受崇拜的大神。在人们心目中,他既是创造之神,又是毁灭之神、收获之神、丰饶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实行者)的主神。他还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们与其他宗教的类似神祇并列,包括代表苦难(钉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恒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为祈求生命复活的手段;献祭的遭难者将生命让给他人,或献出生命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认这一观念,因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个当然部分,并通过湿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庆祝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