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度让出元帅衔,为何得罪了宋时轮?

2020-04-18 综合 239阅读

原因:粟裕不能做元帅是由于三野这个部队整体的资历决定的,就是要为大局牺牲的结果。

三野是由新四军和抗战后山东军区的部队发展起来的,新四军就是集中南方打游击的部队新编而成的一个军,山东军区部队则是一一五师主力去了东北后留守的地方部队。所以三野的班底其实就是老大哥部队在不同时期的附属非主力军,主力军都长征或闯关东去了,留下来的都是非主力的地方部队,所谓非主力,就是资格不够老。

所以三野中的大多数干部本来就是年龄小资格浅(老资格的都分散在其它三个野战军中),但是三野在粟裕指挥下,在解放战争中发展太快,很多新人都和老革命同一级别了。比如,抗战时,黄克诚和粟裕还是同级,都是新四军师长,到解放战争时,粟裕已是野战军司令,而黄克诚还是兵团级领导,与粟裕手下叶飞同级(黄克诚1925年就入党,叶飞1932年才入党,叶比黄小12岁,这资格差太远了)。

所以如果粟裕做元帅,那授衔时,三野这些级别较高但资格不太老的将领都有理由往上提一级,那其他野战军中老革命意见就大了。这就是毛和周要考虑的大局!而粟裕不做元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其它野战军的老同志得到照顾,这也是对在革命初期艰苦环境下英勇奋战幸存下来的老革命的尊重,我觉得是合理的。现在多数公司考虑员工的待遇或奖励时,工龄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可见这就是人情常态。

另外,一、三野和二、四野有一点不同,二、四野的野司指挥和政委都是两人,林罗和刘邓,因而野司级的领导就有两位(所以最初邓也是在元帅名单上的);而一、三野都是一个司令员兼政委,就是彭和陈,粟裕只是副职或代职,也就是级别与罗始终差一级。粟裕有理由做大将,而罗的级别以及他那时还在军中的职务决定他只能是元帅。

所以,虽然罗荣桓和粟裕都表示要让帅,但在毛看来,粟可以让,而罗是非做不可的,如果罗荣桓不做元帅,那四野的谭政、黄克诚他们也不好和他同级做大将,四野其他人就都要往下压一级,那就确实对老革命不够尊重了。要是同时三野其他人又往上升一级的话,那全军都要闹翻天了。

了解了这一点,再回来看周力保陈毅这点,就知道不是简单的周圈圈的原因了,陈毅如果不授衔,那就只有粟裕能代表三野授元帅了。所以周也是从大局考虑,坚持让已经做副总理的陈毅代表三野授元帅衔,就能顺理成章地把粟裕和三野其他人往下压一压。事实上,后来上将许世友就到周总理那里说要授大将,周说了句:“粟裕也是大将呢”就把这问题处理了,粟裕授大将衔的作用在这个事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

粟裕先后创建了浙南、苏南、苏中、海上和苏浙皖边根据地,而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新四军在长江以北站稳了脚跟,改善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战略态势,提高了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

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

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1945年12月25日,粟裕所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歼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打破了蒋军“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改善了华中南线战略态势,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1948年11月6日,粟裕发起并指挥的淮海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建立“重点防御”的计划,消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精锐主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粟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