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的授衔主要是为了个国际接轨,在党内、军内还是当时是争论不已,以至于后来在文革时期废除军衔制。
评军衔是要看多个方面的因素,不是单单看打了多少胜仗,仗有很多个打法,明仗、暗仗。打个比方:李克农,评上将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识他,因为他是中共的特务头头,打的是暗仗,之前一直不出名。所以说评衔不能单单看打仗。
当时,中央军委负责少将至上将,规定:正兵团级,原则上评上将,个别的可评中将和大将;副兵团级,原则上评中将,有少数可评上将,个别的可评少将。而中央政治局(也就是朱毛几人)负责元帅大将,粟裕当时是大军区级,比正兵团级还高了两级,明摆的是元帅或者大将,由朱毛几人负责。
你好好看看元帅些,都是三大起义的领导人,粟裕只是参与者,资历上面就少了一头,叶剑英在国共两党里面影响都不小,筹建黄埔军校,26年就是国民革命军的师长。而粟裕在27年追随朱德、陈毅打仗的时候只是个连党代表。粟裕将军的战绩基本上是在解放战争中到顶峰了。十大元帅大都是经过艰苦创业,领导反围剿、抗战。
所实话粟裕也挺倒霉的,中国就单单弄了个十大,呵呵主要是十一大不好听了撒,要是叶挺还在世,嘿,这下才要让中央操安逸的心。。。。
但是粟裕将军是个有高风亮节的人,革命二字永存心间,功名利禄就是过眼云烟,45年主动让了华中军区司令,48年又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评衔的时候还主动辞帅。毛泽东当时就说了:“粟裕是第一大将”。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许世友(上将)找军委闹,要当大将,但是后来听说粟裕都是大将,就不敢去争了。 有一个说法就是——粟裕功盖元帅震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