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2020-08-27 教育 105阅读
对已培养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进行思考,才能先将厚书读薄、再将薄书读厚,才能融会贯通将他人思想真正化为己有,才能真正变为行动,做到学以致用。
牢记一条原则: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
对大人来说,无论身为父母还是老师,这原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非常难。
首先,要把尊重与顺从区分开。有溺爱孩子的家长,唯孩子之命是从,这当然不是尊重。
其次,真正重视孩子的意见。尽管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孩子比我们成人想的更直接透彻”,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借“你还小你懂什么”、“现实不是这样”为由,向孩子灌输我们的想法。
最后,这原则做起来难,其实是因为:即使在我们成人与成人之间,又何尝真正做到“尊重对方的独立思考”呢?
成人之间,我们假装尊重对方的想法,心里往往会习惯性地都认定“我才是对的”。在问对方“你觉得这样如何”时,其实是问“你觉得这样是对呢?是对呢?还是对呢”——问题提供的所有选项,都指向自己心中预设的答案。(强烈建议爸爸妈妈们收藏这条原则!!)
所以,记住“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这条原则,意味着记住了两个基本事实:
每个孩子天生就会思考
因为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他们不思考就无法理解开水很烫等常识,就无法在这个世界生活。
越小的孩子思考越独立
因为此时世界根本不存在任何定义,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描述。因此孩子的语言更接近艺术家的语言。
所以,只要思考的问题与大是大非无关,宁肯让孩子保留疑问,也别勉强孩子接受大人的标准答案。
即使孩子思考的结果在你眼中看来十分幼稚可笑,你可以用一句“你是这样想的啊?我和你想的不一样,我想的是……”,如此直接表达你的思考,促进孩子自己去进一步思考,而不是让他立刻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想,所谓的独立思考,对个人而言,无非是既汲取营养、又顺其自然,让树长成树的形状、花长成花的模样。
常常看到有父母对“要不要给孩子买全套某系列图书”抱有疑问。
我想,这也是根据孩子的阅读程度不同来区分。刚刚开始自主阅读的孩子,不妨为他买全套的书,这样孩子读起来更轻松、更容易激发阅读兴趣,便于培养阅读习惯。
若孩子已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父母或者囊中羞涩、或者家里书满为患,我倒觉得不妨克制一下,只给孩子在一套书中挑口碑最好的几本购买,或者先买几本,拖一段时间再买几本。
人的天性,就是对“容易得到的不珍惜”。
相对那些拼命给孩子买书、只担心孩子看书少的大人来说,这样去买书是反其道而行之,有点“吊孩子胃口”的意思,反而会刺激孩子更珍惜已买的那几本,孩子很可能会尝试着对那几本书反复阅读,其收获不见得比买全套的少。
在这网络时代,为孩子提供这些同主题的图书,只是简单搜索一下就能解决的事情。
但还有一种同主题阅读,就相当考验大人的水准了:把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中有不同解读的图书集中在一起。这样一来,大人只要稍加点拨,孩子就能顺着时间的脉络看到思想在不同时代中发展的轨迹。
倘若孩子对某种内容或某种主题的书籍感兴趣,那么,同一内容、同样主题的图画书、文字书、影视、美术、甚至音乐……等等,综合在一起供孩子品尝。
每种体裁都有它的优势与劣势,即使是改编的作品也会有不同取舍、存在不少差别。这种对同一主题的全方位解读,让孩子眼睛看之、耳朵听之、手舞之、足蹈之……这对孩子的熏陶,显然比单纯只读一本书更好,也能让孩子在重复中深入主题、细细回味。(要求爸妈们也要深入思考的哦~ )
还有一种扩展阅读,是根据已读书中内容的指引来读书。比如一本讲星星的童话、小说,不妨扩展到讲星星的科普书;比如一本书里提到其他书的书名,不妨将这本书也买来让孩子读,这样也能加深孩子对两本书的理解。
所谓思考,就是希望孩子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靠父母的启迪啦!)
在孩子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还不懂如何举一反三时,大人帮助着找出这些“一”旁边的“三”,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明确知道“一”可以变成“三”。
当孩子发现一本再好的书,也会有不同方式或是不同人来进行新的叙述、讲解,孩子会感到任何书都是一本“未完成的作品”,就能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加入其中,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对世界而言,无非是让我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从中学会用多种角度更立体地看世界。独立思考才可能真正形成参差百态,才会演变为罗素说的: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