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与预防牛口蹄疫?

2020-05-25 健康养生 70阅读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偶蹄动物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唇、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

【病因】

该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口蹄疫病毒是动物RNA病毒,呈圆形,直径20~25纳米,该病毒具有多型性、变异性等特点,目前全世界有7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Ⅰ型。各型之间不能互相免疫,即感染了此型病毒的动物,仍可感染其他型病毒。各型的临床表现相同。该病毒对动物致病力特强,1克新鲜的牛舌皮毒,捣碎成糊状,稀释107~108倍后,取1毫升舌面接种牛,还能使牛发病。病毒存在于病牛的水疱、唾液、血液、粪、尿及乳汁中。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但对日光、热、酸、碱则均敏感。

【流行病学】

不同地区可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牧区一般从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平息,在农区,这种季节性不明显。病牛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经消化道、损伤的黏膜、皮肤和呼吸道传染。口蹄疫病毒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生,呈流行性,且每隔1~2年或3~5年就流行1次。有一定的周期性。

【症状】

潜伏期平均为2~4天,长者可达1周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1~2天后,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出现1~3厘米见方的白色水疱,大量流涎,水疱破裂形成糜烂,病牛因口腔疼痛采食困难,进食减少或不进食。水疱破裂后,体温下降至正常,糜烂部位逐渐愈合。与水疱出现的同时或稍后,蹄部的趾间、蹄冠的皮肤也出现水疱,并很快破裂,病畜不愿意行走,严重者蹄匣脱落。在牛的鼻部和乳头上也出现水疱,之后破裂,形成粗糙的、有出血的颗粒状糜烂面。感染的怀孕母牛经常出现流产。病程为1周左右,病变部位恢复很快,全身症状也逐渐好转,如果发生在蹄部,病程较长,一般为2~3周,死亡率低,不超过1%~3%。但是如果病毒侵害心肌时,可使病情恶化,导致心脏出现麻痹而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在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及糜烂面。病毒毒素侵害心肌而死亡的牛心肌变性和出血,而且在心肌上可看到许多大小不等、形态不整齐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混浊、无光泽的条纹样病灶,称为“虎斑心”。

【实验室检查】

作病毒分离,采用鸡胚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主要应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病毒抗原。

【预防】

口蹄疫由于发病率高、传播快和易造成大流行等特点,因此在防治上应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严格执行各项兽医卫生防疫制度,采用综合性防疫措施。

(1)发生疫情时的措施

①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并迅速采取病料(水疱和水疱液)送有关单位确诊、定型。

②划定疫区,严格封锁。疫点要求封死,人、畜、畜产品及用具等都不能出入,查明传染来源。

③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家畜进行普查,将病畜和可疑病畜立即隔离。同时对被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等用2%烧碱或2%甲醛溶液进行认真消毒。

④建成免疫带。为防止疫情继续蔓延扩大,对疫区和疫区外的受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立即用与当地流行的相同病毒型的、亚型的减毒活苗和灭活苗进行接种。以建立免疫带,这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⑤扑杀病畜,死畜应焚烧或深埋。

⑥疫区解除封锁的时间,经过全面消毒,报有关部门同意后,才可解除封锁。实践证明,凡疫情报告及时、隔离早、封锁严、消毒彻底的畜牧场,都能取得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效果。

(2)平时的措施

①平时对家畜要严格检疫,每年夏秋季节用口蹄疫疫苗对牛、羊进行预防注射。

②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此外,本病发生和流行时,人可因与病畜接触或饮乳偶尔感染。应注意人身防护。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