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秦始皇???

2020-09-25 综合 139阅读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1、【评价】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嬴嘉丽在题为“二千二百年前的风筝”的一首现代长诗中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作了全新的正面评价。该诗这样写到:
放飞某一只风筝
在二千二百年前
中国大陆的
某一个乡村
太大的风
如果刮断了
系住风筝的纤绳
——那就会有
好几个国家的人民
先后看到这只不幸的风筝
二千二百年前的中国——
是七个强国和几十个小国
组成的诸侯纷争的世界
各个国家
都有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语言
也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不的官阶
它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乘着飞奔的马车
从秦国飞跑到齐国的时间
——远远超过了今天从东京
飞到华盛顿的时间
它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
它的省与省之间或是区与区之间
也都有高山险隘或者激流险滩
将它们自然地分割成
一个个独立的封闭世界
——它天然地适合诸侯割据
——它比欧洲更适于形成
许多个独立的国家
这是一个世界!
从来没有人能消除
这个世界里列国纷争的狼烟
而且也没有人能消除
列国人民之间文化的差异
和相互交流的困难
然而,
由此上溯到二千五百年前
圣人孔子却作出了一个伟大的预言
预言说——
后世不知何一男子
自称秦始皇帝……
于是,
就有了秦始皇帝横空出世,——
他驱动万乘战车
如虎入狼群
他点燃遍地烽烟
似烈火焚天
离弦的铁箭
射穿了山一样的盾牌
飞驰的的车轮
碾平了企图反抗的关隘
草木与山河
都要打上秦王嗜血的烙印
诸侯割据
十一年间便成了
无影无踪的旧梦
——这是中国大陆上
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最伟大的一次统一
它不仅仅是地域的统一
而且是精神的统一
“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了文字和语言
便利了交流和交通
“焚书”——
焚掉了支撑各国再度独立的
文化与精神支柱
“坑儒”——
坑杀了支持各国再度独立的
“假儒”——即文化队伍
为后世汉武帝建立以儒为主的统一文化
——扫除了顽固的障碍
于是,
统一的语言文字
和统一的文化底蕴
将一个天然地
适于割据分裂的中国大陆
永远联成了统一的整体
于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
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
二千二百年间
著名的分裂时期
五代十国不过五十三年
三国鼎立也仅有六十一年
——统一早已是这片大陆上的主调
而间或的分裂不过是简短的插曲
放飞于二千二百年前的风筝
再不会成为断线的孤篷
飘荡于统一核心之外的游子
终于会随着统一文化的涡流
惬意的踏上自己的轨途
于是,我呷一口
飘散着茉莉花香的清茶
品茗着它似浓伙淡的余韵
把目光引向一碧如洗的天空
——努力想发现那一只
魂牵梦萦的风筝
但是,那只风筝不在天空
因为它早已停在了我的心中
我赞叹着那个
二千二百年前逮住风筝的人
——“虎踞何雄哉”的秦始皇帝
他是天地间真正的英雄
他是万世不易的祖龙
他是唯一可以与
孔子并列的圣人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2、【毛泽东评秦始皇】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他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4)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毛泽东认为秦始皇还缺少文学才华
【秦始皇是妇女守节的首倡者】
一般以为,儒家是压迫妇女,强迫女子守寡不许再嫁的元凶。殊不知,在我国历史上,首先大张旗鼓提倡妇女守节的,恰恰是反儒的死对头,曾经焚书坑儒的秦始皇。
至今流传的秦始皇《会稽刻石》文字,给后人留下了他首倡节操的证明。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在临死前的公元前210年,在全国各地巡狩。当他走到今浙江一带时,得知当地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经常发生逃婚事件,妇女死了丈夫可以再嫁。他认为这不符合封建道德和法规,便命人把诏令刻在石头上,不许再发生类似行为。这便是所谓《会稽刻石》。其中有这样几句:一、“有子而嫁,倍死不贞”,意思是指责那些再嫁的寡妇:带着儿子改嫁,这是背叛丈夫的不贞行为。又说:“妻为逃嫁,子不得母”。意思是,女子如果因为不满男方而另找对象,是淫荡的伤风败俗的行为,将来她的儿子都可以不认母亲,别人发现了杀掉她也无罪。秦始皇在《会稽刻石》中还明确表示:妇女守贞绝非一件普通的小事,而是关系天下“嘉保太平”的大事。
秦始皇的《会稽刻石》,明白地把自己放在了封建卫道者的地位上。他在四川地区选择了一个典型,这是当地一位世代富豪之家,资产巨万。她丈夫死后,由寡妇独自支撑家业,不再改嫁。秦始皇把她树立为在全国提倡妇女贞节的典型,为该寡妇专门筑了一座“女怀清台”,以为倡导守节的标志。这大约相当于后来的贞节牌坊吧。
秦始皇对一些不贞的妇女,还进行了处罚,甚至对自己的生身母亲也不留情。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为大臣吕不韦的爱姬,后来由吕不韦送给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生下了秦始皇。秦始皇即位后,赵姬和吕不韦情丝不断,时有来往。吕不韦害怕事情败露,便又向赵姬(当时已是太后)推荐了假宦官和他鬼混。赵太后和嫪生有两子。此事后来被秦始皇发觉,勃然大怒。立即诛灭三族,又下令吕不韦服毒药自尽,把自己的母亲打入冷宫,把赵姬生的两个同母弟装在囊中扑杀了。这件事当然还牵涉到不少政治上的因素,但秦始皇痛恨不贞行为,也是他严厉处理这件公案的依据。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