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的定义,所谓发散性思维
,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它是从一个点出发,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穿发散性思维,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发散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思考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作文习作水平。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运用好发散思维呢?
第一,在《语文》教学的作文习作中重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初中学生绝大部门最害怕的就是写作文,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写的”,“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文习作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举行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大家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的同学举出了若干诚实守信的例子,有的同学说中学生应该诚信,有同学说诚信是中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有的同学也举出了不诚信得不到好报的例子。我根据学生的发言建立了一个发散性思维的模型。最后,要求学生以“诚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绝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观点新颖的文章,比如有的同学说写道:“中学生讲诚信,必须诚信学习、诚信考试,在考试中作弊是不诚信的,因此必须坚决杜绝和制止”等等。这种形式的作文教学,由于所有学生都能够发展自己的观点,大家的积极性会很高。同时,通过这样的交流,让所有同学分享的所有同学的思维成果,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团结的作用,收到了“1+1远远大于2的效果”。
第二、既要让学生说出来,更要引导学生写出来。无论是字词段篇的训练,还是作文教学中,许多同学平时交流的时候非常大方,非常流畅,也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得头头是道。但真要喊他写一段话、写一篇作文,或者把他自己说的写出来,他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因此,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语文教学,写作的训练必不可少。先要让学生说出来,让所有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说出自己的观点,使所有的观点在课堂聚焦,让学生知道同一个话题竟然有这么多种素材这么种说法,学会分享所有同学的思维成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二要引导学生,按照:“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或者:“你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把通过发散思维说出来的东西再写出来。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和练习,既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了《语文》教学中,又能拓展初中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在不知不沉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第三,在发散性思维的《语文》教学中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发散性思维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入激励竞争机制,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利用自由想像的空间想像、表达、创作。对课堂讨论和字词段篇的训练中出现的好观点、好句子,要当场给予表扬。对作文一直写得好的学生,要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阅读;同时,对特别优秀的自主创作的作文,要积极推荐参加各类评奖评选或者推荐到一些重要的作文刊物、作文报纸发表,有一篇获奖作文或者报纸上发表一篇作文比任何方式都能更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作文积极性。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曾经将三位同学所写的优秀作文推荐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比赛云南赛区“学生新报杯”参与评奖,两篇获三等奖,一篇获优秀奖。这些同学获奖后,对《语文》教学的听课效果更好了,对作文的兴趣更浓了。有老师的激励他就有信心,有老师的激励他也更有动力。
第四,要高度重视初中学生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多看多读多写。发散性思维教学只能为学生思考问题起到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但到底能够思维多深、多广,却取决于班级学生集体及学生个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和对相关问题思考的深度。如果学生了解掌握的东西太少,再怎么发散都是发散不出来的。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介,多看多读多写,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注重对身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注重对身边发生的事进行认真分析思考。知识积累得越多,越能够发散出去;思考得越深入,越能够幅射出去,发散性思维教学运用的效果也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