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2020-10-15 母婴育儿 77阅读
一、利用生活中的琐碎事件进行引导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向孩子提出发散性问题,可以引导孩子发展智慧。”他认为经常用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思维发散。
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教材,跳动着快乐的音符,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一定要利用好这本活教材,随时随地地进行发散思维的引导,只要用心,你会发现孩子任何调皮捣蛋的行为都可以附上有意义的教育。
比如,我们在做饭时,孩子常常会到厨房捣蛋,你就可以把他的这些捣蛋稍加引导,用择菜的叶子摆出漂亮的图形或者小动物的样子,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
如果他摆弄洗菜盆,你可以问他:“宝贝,这个盆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呀?”他可能会说:“洗菜用的。”这时你要继续发问,“还能做什么呢?”让孩子开动小脑筋,思考各种各样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父母精心设计提问的方式才能引起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有些家长总喜欢问孩子“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不好的,孩子往往不能对于自己的答案给予合理的解释,家长的这种问话方式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那么,下一次他就恐惧回答了。不妨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快速地转动起来,思维更加的活跃。
二、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孩子进行发散思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与孩子都唯书是从,认为只要书本上说的、老师教的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这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训练是非常不利的。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有与老师、教材不同的见解,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我家大宝现在读二年级,平时和家长聊天时,经常有家长说现在的数学题目太难了,与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我们那时只要认真一些,计算准确就能拿高分,现在不一样了,题目特别难。
为什么难呢?因为现在的数学题目更加灵活,考察的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思维僵化,出题人只要换一种说法,孩子就懵了,不会做了。另外,还经常出现一道题目要求两种解法,这考察的就是孩子的发散思维,要求孩子从不同的路径去解决问题。
三、打破常规、定势思维对孩子的影响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常常会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用已知的一些经验来对事物做出判断,这就容易使我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比如有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在什么情况下2大于5,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很难想出答案的,让很多大人都颇感头疼,而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却不假思索地回答:“剪刀大于布”。
孩子的生活、社会经验少,所以他们做事、思考问题的一些方式常常会令成年人耳目一新,比如成年人都习惯竖着切开苹果,但小朋友不同,他就可能横着切开,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漂亮的星星了。成年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一些弱势,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四、鼓励孩子去质疑,大胆提问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乖一点,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回家规规矩矩地温习功课,对别人的话从来不质疑,不顶嘴。这样的乖孩子真的很好吗?不会质疑的孩子往往创新能力较差,他们总是一板一眼地去完成别人安排的“任务”,墨守成规。
纵观中外历史,只要那些敢于质疑,敢于大胆向权威提出挑战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比如我们熟悉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从小心中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总是问父亲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才有了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落体理论。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质疑,大胆地提问,家长要有足够地耐心,千万不要因为他问不完的问题而训斥孩子,保护好他的好奇心,积极鼓励他去质疑,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是大有裨益的。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可能会发出转换作用”。
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如果我们用发散思维去看待我们的孩子,不以孩子的成绩论成败,我们就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让孩子具备了创新能力,孩子就会多了一个成功的机会。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