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为什么要经济一体化?

2020-09-27 时事 218阅读
长三角地区包括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嘉兴、湖州、绍兴、台州、舟山共16个城市,该地区是中国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近年又被誉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亦称都市圈,其他五大城市群分别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大陆西北部城市群)。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中国仍至世界的瞩目。不过,坦率地说,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而各城市之间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也不平均。更重要的是,各城市大都仍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并没有完全从整体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大局去作为出发点,所以,在许多问题上,各城市虽然谈不上“本位第一”,但“为我所用”、“实用主义”的情况,在推进合作项目时还是会不时明显地表现出来,首先是各城市强势部门如计、经委系统、财税系统、外经贸系统等的合作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港口的暗中竞争依然故我,连交通卡互通至今也未能“捅通”。而各地提出要与上海“接轨”,其实更多的是想到自己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并不是为了与上海实现一体化,因为接轨的双方心里都很清楚,在一市两省行政体制并存、大家都分灶吃饭、而中央又对沪、苏、浙各项经济指标实施考核的情况下,长三角16个城市真正达到一体化,目前还仅是纸上谈兵,只不过是一个未来的目标而已。
所谓经济一体化,主要就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能实现互补、集群、同步、协调的和谐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它包含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区域内部实现同城效应,即通过交通便捷互通、文化融合、现代服务业同步,使这一地域各城市的居民,犹如生活在同一城市。二是在同一区域内发展经济的法律法规保障上,分别或共同立法,实行或采取相同的经济政策。三是在同一地域内紧密协调,解决地域内部产业同构问题,防止或杜绝内部相同行业、产业搞恶性无序竞争,防止因产业同构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损害。四是通过协调发展很好地达到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五是实现老百姓在区域内能自由择地居住、人才能完全自由流动。六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观念理念、消费水准逐步趋同。这些特点,与行区域的属辖并不一定要有关系,地就是说,经济一体化并不是辖区内全方位的一元化,它只是限定在经济发展这个范畴内,谈的是发展问题,与一元化是两个概念。

那么为什么要经济一体化呢?

1.有利于大力发展“软实力”领域的同城效应,在观念更新、行政管理、现代服务业、文化融合等方面逐步缩小差距。观念更新方面,在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创新、消费等理念上,上海是走在前头的,但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却不及浙江;而在行政效率、规范管理方面,江、浙的地市级城市与上海差距较大。行政管理的同城效应则更多地去关注法制法规的一致、经济政策的一致,别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许多事情在苏、浙合法受保护,在上海则属违法受打击。
2.有利于观念意识上的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发展思路、观念上并不一致。前已说过,如对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上海的观念落后于绍兴、台州等地。而像常州这样的地级市政府,其发展思路、观念,多年来市政府一直赶不上下辖的武进区(原武进县级市),现在它的经济已大大落后于无锡、苏州,如今快要被县级市江阴追上(现在该市的市长就原是江阴的市委书记)。而扬州、泰州、舟山、镇江等市,与更发达的地区苏州、宁波、绍兴等观念差距亦较大。
3.有利于加快实施交通一体化。长三角是一个整体,同城效应的前提是交通一体化,近年这一地区交通发展很快,但仍有差距,例如上海到湖州的高速公路至今未通,其“肠梗阻段”在江苏的吴江,由于湖州是浙江的城市,江苏对贯通沪、湖高速自然不起劲,因为它不是主要受益方。而上海到宁波的铁路至今未实行高速运行,动车组也不通。上海到台州的交通线唯靠公路,交通上的“同城效应”目前尚难达到。
4.有利于应该打长三角牌。目前,长三角的牌子还停留在地域名称上,没有品牌。我在想,在有些行业,能否统一整合,打一个长三角牌子?例如旅游景点,能否把长三角主要景点包括苏、杭二州和黄山,包装成一个长三角品牌向海内外推销?2010年世博会在即,7000万的海内外游客中,大批海外游客来沪,他们会被五花八门的景点弄得不知所措,因此,包装好长三角旅游品牌,就能更好地推销出去。又如:长三角一些城市港口竞争激烈,其中尤以上海港、北仑港(宁波)、舟山港之间的竞争最烈,我想,能否把这些长三角主要港口都整合为一个长三角的港口集群,都打长三角一个牌子?当然内部可以有分工,经济上也各自核算。假如整合起来了,合并打一个牌子,未来的“长三角港”就是当然的世界第一大港了。目前宁波、舟山港口正在考虑整合中,浙江方面更多的恐怕还是想利用天然深水海岸线的资源丰富的优势与上海港竞争,而上海虽获得了洋水港,但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水港,与岱山岛和北仑港的岸线比,它还比较浅,所以,上海的港口建设已感受到危机袭来。在这方面,长三角海关通关“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值得为港口发展一体化所借鉴。
5.有利于同类企业应逐步整合、兼并,实行托辣斯化,同时着力打造世界著名品牌。长三角城市之间产业同构问题,反映了经济上的发展无序,当然也有传统的因素、人才智力结构相同的因素。由于没有跨省市统一的行业协会协调,加之各省市都有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问题自然就无法避免。例如在纺织业、动漫产业、制造业等方面,好多城市的产业都相似,没有独特的优势和品牌,重复建设加上重复污染,引进外资时“互相残杀”等,所以看起来长三角经济总量很大,但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又有几只?
6.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收入差异。我在考察长三角的教育、人才市场一体化发展时,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长三角地区人才流动虽有“大自由”,却又并不真正体现出“自由”,即知识型人才向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地区流动多,而回流到一般地市级城市则较少,人才流动尚处于单向阶段。人才流动的这个“不自由”,不是人才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准、居民生活质量、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等造成的。对此,我建议铖市在财政收入宽裕的大前提下,不妨逐渐在长三角范围内实行收入分配同质化,其他15城市普通居民收入水准、市场物价,基本与上海持平,从而消除人才双向流动的真正障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