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内容提要: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除了被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教育心理学之外,其他相关的心理学分支----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对中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适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对于与本学科有关的进化心理学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字:
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进化生理学 中学教育 生物学科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的分类也十分广泛,包括: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团体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教育心理学,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教育心理学做了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根据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等,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能。如创设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作为教师不光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觉得光了解教育心理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对其他相关的分支也要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更好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在这里想把我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教学中对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几点浅薄的认识跟大家分享。
一、社会心理学对与班主任工作的帮助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有必要对社会心理学有所了解,因为每个班级都可以看作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班级中会有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各种心理特征,这点符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学生成长以后也一定会成为真实社会中的一员,所以他们应该知道社会中的自我是什么,有哪些社会关系,应该如果正确的处理这些关系,班主任都可以有意识的去给学生介绍和分析,让他们能够有心理也能健康的成长。我们都知道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能够把一个班级培养的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劳动等各方面都十分优秀,而且这个班级也肯定是凝聚力很强、学习气氛也很浓郁,并且这个班级的每位学生不论是能继续深造的,还是直接走入社会的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也就是说每位学生都在社会中找到了那个真正的自我。
二、认知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而人又有几个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认知特点也不一样,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是喜欢争论、更多地关注自己、理想主义、自我调控能力提高等等。
那么对于广大中学教师来说,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教学。例如可以利用他们喜欢争论的特点,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设计成用与讨论的课题,让学生在讨论的学习和思考,即使是得出错误的结论也能增加他们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中学生很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们设想有“想象的观众”在看着自己,因此青少年花很多时间打扮自己,关注自己的衣着、外貌。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十分敏感,所以教师在批评和指正学生错误的时候,应该考虑在合适的时间用合理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进化心理学与生物学科的关系
这是个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在心理学界的名词,它并非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颠覆,而是部分心理学家试图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人类现在的心理要求和生理需要,是进化论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结合体。进化心理学把人类的心理属性看作是进化的结果。也就是说把基因作为进化单位,通过获得性遗传、稳定发展的方式而得到的人类智能、心理机制、行为模式等所有人类心理都是进化来的。这个进化心理学理论到目前为止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它是把生物学科的进化理论运用到心理学当中去解释人类的心理特性。它几乎能解释所以的人类的所以特征,从人为什么会生到为什么会死,为什么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为什么是女人生育和哺育后代等等都能用适应器理论来解释,它有着非凡的解释力。我对心理学的认识是很浅薄的,所以对任何理论都不合适给予评价,就生物学科的教师而言,我觉得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分支学科知识和理论,这可以看作是一个自我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行为,而心理决定这一切,由此可见,心理的功能是多么的强大!而且心理自身又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所以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