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看来真正的逍遥是一种追求精神层面的绝对自由,同时也是追求内心的一种安定。这种自由和安定是基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解析的。
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就已经是很高很深的层面了,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可以从侧面看出庄子逍遥的境界。
扩展资料
庄子的主要成就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为战国时代宋国蒙(河南商丘或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园吏。他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在四库全书之中归类为子部道家类。
庄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体论,而非具体某种政治主张,来实现他对宇宙万物的根据和原则的探求的。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贡献,也正是在于他对于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的独到关注。
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于他提出的“逍遥处世”之说,庄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飘逸灵新的一种洒脱。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有种活法叫逍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