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植物病害发生的病因有哪些?

2022-03-30 健康养生 44阅读

病因

即病害发生的原因,是构成植物病害最活跃的因素。研究病原的学科称为病原学(etiology)。植物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前者引起侵染性病害,后者引起非侵染性病害。

1.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无侵染过程,不能相互传染,称为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或生理性病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条件不适宜甚至有害,会影响植物正常发育,导致病害发生。如养分不足或不均衡、水分供应失调、温度过高或过低、土壤中盐分过多、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存在、农药使用不当等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以上各种因素又常常相互影响,情况比较复杂。非侵染性病害的田间分布与造成病害的某类条件的影响范围是相一致的。

2.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能够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diseases)。它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最大区别是具有传染性,病害发生后不能恢复。它在田间的分布是以侵染性病原物的来源和传播特性为转移的。侵染性病害具有独特的传染规律和防治策略,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pathogen),包括真菌、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植原体、螺原体、放线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等。

病理学中也将这类病原物(真菌、细菌)称为病原菌。按照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不同,植物病害可以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

病原物所致的病害,在症状表现、侵染过程、传播途径上各具特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特点,常与病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密切相关。如黑粉病的土壤传染问题,主要由黑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所决定,其存活能力又与黑粉菌冬孢子的萌发特性直接相关。小麦锈病的高空远距离传播的特点与锈菌夏孢子的数量、存活力以及单孢子的侵染力有关。掌握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要从揭示病原物的特性中去获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