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挖掘小学数学教材

2020-05-29 教育 109阅读
如何挖掘小学数学教材隐藏的育人价值?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纵观整个小学极端,教材在编排上大致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空间与图形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纵观整个小学极端,教材在编排上大致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空间与图形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基本上都是通过童话、儿歌、游戏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都比较简单和易懂,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到了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段,孩子们逐渐成熟,身心都开始进入了一个飞跃的状态。有的老师发现课堂上孩子们的关注度变低了,积极性下降了,究其原因会认为是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了。是不是书本上的知识真的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了呢?还是我们挖掘知识的程度不够深入?或者是我们没有看到编排者的良苦用心?我也时常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一、目前教师在挖掘教材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1、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所谓狭窄化,就是对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教学数学知识上,这和学科本位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书上的知识的确很重要,它确实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内容,但数学对学生的育人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如果把数学和其他学科孤立起来,那么学生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单个的,在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的办法也是独立的存在,这明显不符合现在社会所提倡的“和谐”两个字。
2、对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放手自学。很多时候教师不是不愿意充分挖掘,而是实在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在仅有的40分钟里能够把既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已经是很多年轻教师的奋斗目标,更何况要让他们分时间去思考教材里另外一层的育人价值。这个时候他们就只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抽时间去自学,中年段孩子的自觉性还是有所欠缺的,没有家人或者是老师的督促,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完成老师布置的自学任务。久而久之这样的学习就是空头支票,效果可想而知。
3、忽视综合实践课的正常开展。很多独立单元的后面都会有实践活动课,这些活动课的开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直接掌握知识,加深认识,把理论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很多老师会觉得这样的课时是在占用复习时间,还不如简单的一带而过,直接多做点题目来的直接些。还有一些老师不能如期开展活动课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如有的学校地处偏远,教学场地跟不上要求,有的学校硬件设施比较薄弱,想开展也有心无力。
4、学生期待值的下降。数学课不像语文课那么具有诗情画意,随便一句话都能让孩子们围绕它去开展一节课。数学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不同层次的练习,所以学生本身对于数学课的期待值就比语文课高,希望哪天来个新颖的走出书本的教学模式。如果仅仅是把书本看得见的知识告诉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高年级的学生自己就能完成。学生带着期待的心情去迎接每节课,但是有的老师就是把上课当做是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有趣的可操作的活动都被忽略,学生的热情就会消磨,上课的积极性也降低。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隐藏的育人价值的重要性
1、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认识。在三年下册有一个单元是教学《千米和吨》,在课上我感觉学生对这个概念还是很陌生的,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接触到千米和吨的机会也比较少,怎么办?有些老师为了省时间,就把书上的知识一股脑儿的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回家把千米和吨的含义背出来,也不管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含义。这样的教学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在这个单元的后面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和实践课《了解千米》,如果把这两节充分利用了,能从中挖掘出很多信息。
在教学《你知道吗》这节课时,书上罗列了一些古代人们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我先让让学生自己结合图画用说说对每一幅图的理解,并让学生回家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用讲述或者是表演的方式在全班展示。又如在教学实践课《认识千米》时,我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去操场上走走,看看,让他们自己感受100米自己需要走多久,大约走了多少步,告诉每一位学生他们走的时间。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样的课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不如直接告诉学生1千米需要走几分钟来的实际。但是我觉得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1千米,也许学生知道千米是一个很长的单位知道这是一个很长的概念中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出来,在畅所欲言中又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2、在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后有一节课叫《奇妙的剪纸》,书上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漂亮的图画都是先用纸通过对折以后剪出的,巩固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当我看到这一课时,我脑子浮现出的是古代女子在窗前剪纸的模样,为什么我不能把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和学生进行交流呢?
为了让这节课焕发光彩,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是上网浏览大量的资料了解剪纸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并自己动手制作了几幅比较简单的作品。正好学校有个社团和剪纸了相关,里面也有班级的一些小朋友在,我让这些孩子回家自己查找了剪纸艺术相关的信息。等到了课上,那些孩子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资料,像其他同学简单介绍了剪纸,通过他们的介绍,学生都知识剪纸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可以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学生们被这些情节深深的吸引,都迫不及待的想自己来试试,我顺势引导学生看这些剪纸的特点,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都和我们刚刚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分不开,一下子就把剪纸和书上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希望遇到的,既能增长知识面,又能动手实践,还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别的同学看,可谓一举多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