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可以补充维生素D?(除营养药剂)
维生素D,又称骨化醇,缺乏维生素D,人体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食物中的钙磷大部分从粪便中排出,造成血中钙磷浓度降低,机体还会动员骨骼中钙磷入血,造成骨质脱钙。患者表现前囟闭合迟缓,颅骨圆突形成方颅、十字头或马鞍头、颅骨软化,按压枕部有乒乓球样感觉,称为乒乓头。两侧每根肋骨与肋软骨联结部位肥大,像两串珠子,叫肋串珠,胸廓下缘肋骨上翻,严重者出现鸡胸或漏斗胸畸形。腕及踝部骨端肥大形成“手镯”及“脚镯”,双下肢弯曲,造成驼背或脊柱侧弯。出牙延迟,齿序紊乱,齿冠呈锯齿状,釉质缺损,容易发生龋齿。这种维生素D缺乏症被称为小儿佝偻病。除上述表现外,还伴有全身功能改变,如食欲减退、睡眠不安、易惊、多汗。汗带酸味,引起局部发痒,在枕上摩擦而造成枕部秃发,这叫枕秃。同时,四肢肌肉无力,关节松弛,独立行走较晚。腹壁和肠壁肌肉松弛造成肠内积气,腹部膨大,且易腹泻。全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尤其是胸腔狭窄和压迫,影响肺部呼吸,而易反复发生肺炎。佝偻病患儿还可能因为血钙降低而发生抽搐,医学上叫婴儿手足抽搦症。 有些小婴儿由于母亲怀孕期间晒太阳不够,又没有服鱼肝油和钙片,造成先天喉骨软化,使得呼吸费力,甚至发生青紫。 小儿、孕妇和乳母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大约为每日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儿、生长过快、全身疾病、慢性腹泻等均因需要增多、消耗增加或吸收减少而易发生佝偻病。一般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人奶每1 00毫升仅含0.4~1单位,牛奶比人奶稍多,粮食和蔬菜中含量更少。蛋黄中含量较多,每个鸡蛋含3.5单位。动物肝中含量丰富,每5 00克含1 00~200单位,其中以偏口鱼和鲨鱼肝中含量最高。可见正常情况下人体,尤其是婴儿单靠饮食供给远远满足不了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阳光照射皮肤产生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使表皮内的7一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被称为维生素D3,可以被贮存在人体的肝脏内,以备冬季或其他情况下应用。人们还可以用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获得一种维生素D,它和天然维生素D功能一样,但结构不完全相同,称为维生素D2。当然还有活性很小,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维生素D4、Ds和D60就是没有D1,因为当初被称为D1的那种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独立物质。 紫外线比可见光线波长短,为200~300毫微米,而能够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主要是波长275~325毫微米部分,它受自然界许多因素影响。 地理因素 热带及亚热带常年日光充足,不易发生佝偻病。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温带,日光较差,发生佝偻病机会较多,而北方广大地区比南方发病机会更多。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普查,发现北纬35度~40度地区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发病率比北纬20。竟高5~1 7倍。 季节因素 冬季日光照射时间和强度均不如其它季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仅相当于夏季的1/6,加上气候寒冷,户外活动受限,因此,冬季是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发病季节。乍暖还寒,较长时间造成的维生素D积累缺乏的程度最重,因此,冬末春初佝偻病患儿容易发生婴儿手足搐搦症。 空气污染的因素 空气中的灰尘、水蒸气、工业烟尘以及其他污染物都会反射掉许多紫外线。实际上,太阳中的紫外线已经被地球外围大气层,特别是臭氧层阻挡了相当一部分,否则,如果让太阳中所有的紫外线都直接射到地面,只需几分钟,一切生物均将化为灰烬。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份“恩惠”,被人类自己制造的空气污染浪费掉相当一部分实在可惜。空气污染不能不被认为是人类的大敌,因为它不仅会使癌症发病增加,而且有可能使小儿佝偻病发病增多,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 另外,普通玻璃很少透过紫外线,有人调查,室内隔着玻璃,紫外线透过不足50%,距窗口4米处,甚至不到室外紫外线的2%。人体需要获得的紫外线应该主要来源于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