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药药味、治疗目的、疾病性质等等的不同,中药的煎煮方法往往差别明显,下面就我门诊常用中药汤剂的煎煮要点,赘述如下,以补门诊的粗陋之处。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也可选用搪瓷锅(不能够漏底)或玻璃煎器,不能使用铁锅、铜锅。
二、煎药的加水量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如果按上述方法加水方法煮好后药液过多,可以减少加水量,但是还是应该以浸没为度。
如果煎出来的药液较多,也可以在煎煮完成,把药液倒出来后,再把药液单独在火上煎熬收干水分至合适的药液量。此法在煎煮补益、调理为主的中药时可以实施,在煎煮以止咳、解表、化痰的中药时不推荐。
三、咳嗽中药的服药量
一般正规服药,成人每次吃饭小碗大半碗,约150毫升。儿童视体格大小,学龄前每次吃饭小碗小半碗,约80毫升,学龄儿童每次吃饭小碗半碗,约120毫升。
临时作为止咳作用的中药一般喝20毫升即可,咳剧即服。
作为解表退热的中药应该热服,每次约50毫升,频频啜服。
四、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0.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小时。夏天相对浸泡时间应该相对缩短,冬天相对浸泡时间可以相对延长。
2、煎煮次数
煎药的次数以两次为宜。一般头煎药汁较浓,二煎药汁相对较淡,建议头汁、二汁药液放在一起混匀,再平均分成两顿口服。
3、煎药的温度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有“文火”或“武火”之别。武火一般煮开后再开取“中大火”煎煮15至20分钟,文火一般煮开后再开取“中小火”煎煮30至60分钟。煎取治疗感冒、咳嗽、化痰等为主的药物时候应该用武火,煎取补益调理为主的药物时应该用文火。
4、服药时间
一般药物每日两次,每次小碗大半碗,饭后半小时为宜,早、晚各一次。
治疗脾胃疾病的可以咨询医生意见放在饭前半小时,治疗失眠的可以再睡前半小时服用。
治疗咳嗽的,可以每日再增加6次,每次30-50毫升。
如果特殊需要在两餐间服用的,建议服用前吃些食物如饼干,以免伤胃。如果有伤胃表现,可以服用达喜调整,患者请医生修改处方。
5、感冒药物的煎煮、服用的特殊方法
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的中药,因为某些有效成分是挥发性物质,建议随煎随服,一日两次按正规药物剂量、时间服用,平时可以每间隔2-3小时少量服用30-50毫升,每天再增加4-6次。或者在咳嗽剧烈时参照止咳药水的喝法增加服用一次,以临时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