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不同历史阶段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的论文模板

2020-06-17 教育 48阅读
《槐乡五月》
一、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在教学本文时,我们重点选取了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将重点定位在从美入手,借助网络环境设置一个特定情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积累美,将这种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网络环境下的一个特定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建够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借助网络环境下的一个特定情景,按照“读—思—议—品—再读“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协作或者探究的方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槐乡去游玩。来到槐乡,咱们先看啥呀?(槐花)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槐花啊?(第一自然段)(板书:槐花)
(一)、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槐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品一品,读一读。
可以同桌合作,交流交流各自划出的内容,如果你们划出的相同,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们意见不同,谁的话有道理谁就是老师。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看到了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相机点开网页上的内容。
(1)随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请学生再自读这三句话,紧扣三句打比方的句子来感悟槐花的色美、形美。
(2)自主感悟、交流:“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句时,让学生找一找你是从哪些词语里感悟到了槐花的多。(借助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白茫茫”,读好这三个词语。指导读好句子,并把这种美景通过朗读呈现出来。(板书:花多色白)
(3)自主感悟、交流:“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借助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远看像“玉雕的圆球”。瞧,这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多像玉雕的圆球。
(4)自主感悟、交流:“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借助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近看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板书:花形不一)
(5)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老师给你们看一些槐花,你们看像什么呢?(看多媒体上的图片)让我们也学作者那样来说一说。
句式:有的槐花( ) ,像( ) 。
(这部分内容,通过网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美,表达美,眼前呈现美。)
过渡:刚才我们用眼睛看到了槐乡那么多、那么美的槐花,你们的小耳朵又听到了什么呢?从这些声音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孩子、蜜蜂都很快乐)
(三)、交流听到了什么?:
“‘嗡嗡翁……’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相机出示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品、自己悟。
通过品读,学生交流:这两个句子的句式是一样的。
(前一句中的“嗡嗡翁……”和后一句中的“啪啪啪……”是一样的。
第一句中“采走了香的粉”和“酿出了甜的蜜”是一样的。
第二句中“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和“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也是一样的。)
师:是啊,两句话句式相同,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文字是多美奇妙呀!请大家再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
让学生自读、感悟到:“嗡嗡翁……”写出了小蜜蜂采蜜时的热闹,“啪啪啪……”写出了小朋友跑得很高兴。此时老师相机让学生学学蜜蜂的“嗡嗡嗡……”的叫声,做一做“啪啪啪……”孩子欢快的脚步声,让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
师:瞧,就这么几个字,把这么热闹得场面写出来了,把槐乡孩子们兴奋激动的心情写出来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这句话文字优美,节奏感强,相同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象声词的运用让我们感觉出蜜蜂采蜜的热闹与孩子们跑动时的欢快,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想象槐乡五月的热闹情景,所以设计了这个品读语言文字的环节。)
过渡:槐乡五月,我们光看,耳听还不够,你们的小鼻子又闻到了什么呢?
(四)、交流闻到了什么?:
(1)相机点开句子“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2)紧扣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从“清、香、浓”中我们能够感悟到香气越来越浓。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语,读出香气浓郁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读懂省略号的含义。(3)再次紧扣“香气扑鼻”“浸在香海中”的“浸”感受槐花香味之浓烈。浓得不但我们鼻子能够闻得到,好象也能摸到,看到。(板书:花香味甜)
(五)、是啊,这么美,这么香的槐花,真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陶醉到槐花的香气中去吧。(观看多媒体上的录象)(板书:花美)
(六)、请同学们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朗读体会槐花的量多、色美、形佳、味香以及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
(七)、学习反馈:做请你试一试。
(八)、指导背诵(根据练习的内容)
板书:22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