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2022-03-22 社会 103阅读

舆情事件分为很多类型,涉警舆情,旅游舆情,强拆,暴力执法等,不同的事件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掌握舆情的应对方法,一定要联系到实际,通过具体事件探求本质。

针对这类事件,分析如下:

【舆情分析】

舆情事件发生以后,当地政府的舆情回应让人失望,引发了舆情升级,社会各界均把矛头指向政府,政府成为众矢之的。当地政府在事件发生以后,称此次事件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把责任推向施工方,这显然不合理,政府作为施工的指派方,出现事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面对遇难者家属对于未告知前提下强制拆迁的质疑,当地政府认为:被征收人赵鼎的房屋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已无权再继续占有该房屋。在未确定拆迁附近人员情况下强制施工造成人员伤亡,当地政府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在当前舆情危机四伏的环境下,负面舆情事件给政府造成的公信力下降和工作干扰让他们面对舆论如履薄冰,对舆情突发事件更是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一旦遭遇危机,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快速处理当事人来堵住舆论讨伐,于是舆情处置就“从重从快”。为了应对危机而应对危机,不以公众民意处置参考依据,结果就适得其反,遭来舆论逆转。在这点上,从公众对此次强拆致死事件的舆情汹涌情况可以清楚看出。

作为政府部门,在舆情应对方面,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强化舆情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负面、虚假、谣言信息,快速启动应对预案,扼杀危机于萌芽。如果当地政府能在事件发生后及时了解网络舆情走势,把握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作出回应和应对措施,政府就不会陷入目前如此被动尴尬的局面。

2.事件信息的合理透明化,当危机爆发后,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启动新闻发言人来应对媒体舆论,统一实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各类信息,以期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虚假信息、谣言滋生和媒体、舆论的猜疑。在此次事件中,官方的代表在事后并未把家属的安抚和善后处理放在首位,反而声称家属已签订搬迁协议,大有推卸责任之嫌,同时显示出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缺失。官方一味解释,却未通过正式的官方渠道,如微信,微博等进行正式回应,显示出政府危机处理和应对的能力的缺失。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