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会飞?

2020-09-26 娱乐 295阅读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且门派众多,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又有后起之秀佛山咏春拳。不同于这些真实存在的功夫,我们经常看到武侠片里的大侠,动不动就一个纵身,飞到了高处,甚至有的还能飞檐走壁,踏雪无痕,让我们目瞪口呆,不禁拍手叫绝。
而稍微有点神智的人都知道,这毕竟是借用现代技术拍摄的武侠片,荧屏上的大侠身轻如燕,飞檐走壁,风采卓绝,但是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们依然是用脚走路的普通人。
其实,影视剧里侠客的轻功都是演员借助吊威亚在加上电脑后期制作才达到的效果,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因为人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是无法摆脱地心引力而轻易起飞的,这是违背生理常识和自然规律的,毕竟人不是鸟类,没有翅膀,没法在空中来去自如。
那么,中国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轻功这一说呢?历史中古人的轻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古代是有轻功这么一说的,古人的轻功,也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可以一跃数米到达屋顶或者是高空,但是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却可以达到使身法更加敏捷的效果。
《北史》曾记载,禅定寺旗幡竿上绳索断了,有沈光者口里衔着绳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事毕又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余步,时人称为肉飞仙。这里所说的沈光,大概可以定义为大侠,而他的功夫,确实也符合了古人所描述的那样,是轻功。可是这里的轻功,是依靠竹竿而一跃而起,这就说明了轻功并不能做到一跃数米,必须借助外力才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而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部纪录片真实地拍摄了一名武当弟子表演的飞身摘灯笼的轻功绝技。这名武当弟子略微助跑,脚一蹬门柱,便飞身将悬挂在6、7米高的灯笼从门檐上摘了下来。
所以说古人的轻功是中国传统武术真实存在的功法,可以大幅提高奔跑、跳跃能力、闪转腾挪能力,并可以站立或行动于不可承重的物体之上甚至运气提气借用轻小物体腾起于空中,但并不是影视剧中那种可以在空中来去自如的轻功。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不能飞起来,又何来轻功这一说呢?
其实,古人对轻功的理解是跑得更快,跳的更远,蹦得更高,而古人练习轻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飞,而是为了让身法更加敏捷,是为了快,绝不是现代人想象中的能从一栋高楼飞到另一栋楼上面。
而即便是这样的轻功,练起来也绝非易事!
【望采纳,谢谢】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