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020-09-19 时事 616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型经济,它重视效率的增长;但是考虑到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它又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只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谓效率主要指经济效率,其基本内容是生产中耗费的经济资源与生产出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对比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经济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同样的投入或更少的投入,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所谓公平,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平等,它主要包括机会公平和收入分配公平。其中,机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基本平等的条件和规则下,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就业机会和通过劳动平等地获取利益的机会,它否定除本人天赋和后天自身条件之外的任何特权。收入公平是指个人按照其劳动贡献大小获取相应的收入,获取利益的途径和手段的差别不致引起贫富两极分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片面追求效率会损害公平,并最终影响效率的提高,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单纯追求公平,特别是分配公平,也会损害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
只有正确理解公平,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相对于效率而言,公平主要指机会公平和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对于前者,大家都能接受,对于后者,则还需要作些说明。公平不等于平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吃大锅饭”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实质上是不公平。因为收入与个人的劳动贡献不挂钩,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不公平。由于不同的人存在着先天和后天的差别,即使在同等的机会下竞争,其结果也会出现差别;因此,公平并不否认差别,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主动性,刺激效率的提高。但是差别不能太大,否则一旦引起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就会导致真正的不公平。因此,我们说收入分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平等。
效率与公平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一致性,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效率与收入分配公平的矛盾。机会公平是效率的内在要求,只有在机会公平的竞争条件下,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的提高必定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一旦收入差距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贫富分化,导致不公平。而收入差距不大,收入分配绝对公平,又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有一定的财富积累。而物质财富的增加又依赖于效率的提高。更进一步地说,只有提高效率,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一个社会,如果效率低下,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社会公平充其量不过是低水平收入下的平均分配而已,其实质只能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根据洛伦茨曲线显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基尼系数呈倒“U”形发展,也就是说, 在国民收入(效率)提高的初始阶段,社会不公平明显,当国民收入(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社会不公平逐渐趋于缓和。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高效率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使社会蛋糕越做越大,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物质保证,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公平。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生产力各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效率。而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社会环境。收入分配绝对公平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社会缺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收入分配悬殊过大的两极分化又会造成尖锐的阶级对抗,使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两种情形下,效率的提高都缺乏保障。而机会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公平有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为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同样是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效率原则,追求效率的提高。而且商品本身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享有机会公平。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的问题,加上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病,现实中往往出现许多不公平现象,产生许多效率与公平相矛盾的问题。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即追求效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即实现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的双重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灵活性的统一。它既能够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效率的提高,又能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克服市场本身的弱点,规范竞争中的不公平行为和现象。当前,我们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效率、保证公平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手段,它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利于提高效率。目前,我国出现的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一些人利用职权谋私利,社会上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等非法高收入群日益增大,造成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消除权钱交易、“寻租”现象、腐败现象,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其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公平、促进效率的基本保证。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归少数人占有,因此,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上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也有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基本归国家所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财产占有差别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消除了两极分化的经济根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既承认劳动者的劳动差别和收入差别,反对平均主义的分配不公,又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财富占有差别而引起的两极分化,保证了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家通过法规、政策规范、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倡导公平竞争、合法竞争,打击各种非法竞争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这样,就能够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证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并促进效率的提高。
其三,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措施。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社会化大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辅助措施,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质上是就业、福利、保险三位一体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保障就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把大量农村人口和城市无业人员排斥在外,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平,也不利于提高效率。我们必须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劳动者都能享受各种保障,并建立起保障下岗、待业和低收入为特点的新制度,使社会保障制度既兼顾公平,又促进效率。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与发展,我们终将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