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洋务派的洋务事业。

2020-09-27 综合 833阅读

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中体西用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

洋务事业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式企业

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怀宁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1876年在河北滦县建立了开平矿务局。1878年在上海建立了机器织布局。1880年在天津建立了电报总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建立了福州船政局。1878-1880年在兰州建立了兰州织呢局。

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建立了汉阳铁厂。1892年在武汉建立了湖北织布官局。

2、开创报刊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3、新式学堂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和文祥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4、选派留学生

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5、翻译书籍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翻译西方的中心。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著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著作并重,甚至后者略占上风的过程。

6、架设电报

电报主要是为了商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另外,在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朝鲜所设约占总量 30%的官线,也同商局电线一样,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修建铁路

光绪七年(1881年)建成从唐山到胥各庄全长22里,用于捡煤的铁路,但不许用火车头,而用驴子和马拖着车厢在铁路上走。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

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打破了古老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会文化风气,为后面科举制的废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