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

2020-09-19 综合 96阅读
一、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二、具体实践:两个阶段(军用、民用);三管齐下(“自强”、“求富”、“育才”)
洋务运动的范围很广,包括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阶段一:“自强”——
1、“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求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旨在学习西方的军工制造及其科学技术,以增强军事实力:
1、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此后,洋务派在各地又相继创办了20多家这类企业。
3、70年代起,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三支海军,后又建立了北洋舰队。
阶段二:“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原料、能源、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同时也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由练兵制器转入民用制造:
1、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2、1877年,李鸿章在滦州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至90年代中期,洋务派陆续创办了40余家民用企业。
这些民用企业,除了少数为官商合办外,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即由官府控制管理大权,吸收商人投资参股。
阶段三:育才——办学堂遣留学(同时期)
1、办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还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①1862年,在奕忻的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聘请外国人为教习,教授英、法等国文字,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②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③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先后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20多所新式学堂。
这些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外语、科技军事人才,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2、选派留学生:洋务派还积极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①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此后,又连续派遣了三批幼童赴美。
②福州船政学堂也先后派遣三批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其中不少人学成归国后成了北洋水师的骨干。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