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到底有哪一些?

2020-05-30 教育 99阅读
这些年,在江城学院上课的同时,我实实在在作了一些问卷和调查,现总结如下,提供给愿与平凡而又清贫的教育职业共舞的教书匠做参考,一起商榷。 (1)追求自身思想独立,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已经习惯了更多的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环境的开放化,再加上家庭教育相对的民主自由,“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独立,不喜欢被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社会的关注来展示自我;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关注来展示自我;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对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有更高的标准。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以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 此外“90后”厌这生出生于中国真理标准讨论趋于成熟并深入人心的年代,他们更习惯于经过亲身实践来接受前的人结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表南出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因此,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和教学模式,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并引导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张扬自我个性,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量承受力相对薄弱。 (2)思相主流积极向上,但价值观更加务实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怕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理性化。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上海市教研室在2003年曾对90年代出生的孩子进行过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些数据显示,“90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很积极,领悟也非常快。这个调查结果在一定层面上证实了这些尚且年幼的孩子很愿意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 但别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务实。他们重视物质,重视生活质量,同时他们的目标定位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功利性较强,更加重视与现实的结合,例如,有部分大学生把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作为人党的目的,反映出部分“90后”大学生在政治理论、政治观念认识上的模糊,以及政治信仰的淡漠和实用化。 (3)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信仰,内心空虚。 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据调查,“90后”大学生近七成都拥有电脑,网络的便捷使得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快捷,知识面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这种与网络相伴的生活能够使:“90后”大学生方便快捷地接受各种新事物,他们也很善于利用网络获取有价值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依赖网络,“90后”大学生的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网络中毒症”已成为“90后”普遍的心里问题,他们或沉迷于网络聊天,网恋和网络游戏中,寻求精神寄托与刺激或因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认同感而逃避社会,家庭,学业以及就业压力时,在网络世界寻求精神解脱与慰藉。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中,他们就变得焦躁不安,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认为是世界抛弃了他们。 (4)竞争意识较强,但耐挫能力较弱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变迁、学习就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和所处大学校园相对封闭,学习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大,使部分学生心理存在相对孤独、敏感和脆弱等问题,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分辨能力。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及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根据最近武汉大学的一项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90后”大学生中,遇到挫折后,大部分人心理素质偏弱,72.3%的人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同学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