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培养个性更重要

2020-10-29 教育 295阅读
一、对学生个性的理解(一)基本个性个性,是指人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它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应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积极发展个性,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让作文阵地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美好田园。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和谐发展。(二)个性写作作文是小学生自己写出来的,难免显得稚嫩,正是这种稚嫩才彰显了他作为一个学生的本真。由于学生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人、事、景、物的认识必然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指望抹平这种个性差异。如:有的孩子很喜爱自己的妈妈,有的孩子也可能讨厌自己的妈妈,有的孩子对自己的妈妈说不上是恨还是爱。当学生去写《我的妈妈》时,必然会出现各不相同的内容。因此学生有选择写什么的权利,有选择怎样写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拥有这个权利。让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1、题目个性化。一个好的文题不仅能表现作品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是写人的,“我的爷爷”与“倔老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写“难忘的事”不一定要用“难忘”二字,写愉快的心情不一定要用“高兴”二字,有的学生用“永远是春天”写集体的温暖,用“站着听课”写出自己对老师的热爱。2、取材的个性化。“真实、有意义、高尚、美好”往往是对小学生作文取材的要求。但生活并不都是如此。有时想做某事却又没有法做成,小学生只有借助想像来实现。如学生从河水的污染写到河底鱼王国的灾难等等。《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取材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3、构思的个性化。 教师也是人,同样具有人的共同特点,有高兴的时候,也有悲伤的时候。教师不仅仅是上课、改作业,还要与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要写“我的老师”,一个班几十篇作文,如果都是同一方向的构思,都写老师如何辛勤地工作,则老师就成了一杯无味的白开水,如果是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构思,老师就是一杯加糖的咖啡,苦中有甜,味道无穷。4、想像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写想像作文,想像只有具有个性化的成分时,才可能孕育创新的因素,如“五个手指”既可写骄傲自大的坏处,也可写团结就是力量;“爆炸声”可写成是一场精彩的军事演习,也可以写成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恐怖袭击。(三)个性写作的表现种类优秀的小学生,已开始表现出超然突出、与众不同的写作个性。具体说来,学生作文风格主要可归为下列五种类型:1、激昂慷慨型。它的特点是语言节奏快,多使用短句。这种作文,热情饱满,催人奋发,具有感召力。 2、深沉含蓄型。它的特点是用辞凝重,长句用得较多,主题严肃。这种作文冷峻犀利,分析有力,具有穿透力。3、活泼幽默型。它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洒脱,幽默风趣,句式灵活多变。这种作文,轻松活泼,亦庄亦谐,具有想象力。4、严谨庄重型。它的特点是言辞精当,条分缕析,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这种作文,长于说理,议论透辟,具有说服力。5、质朴平实型。它的特点是语言无华,不加雕饰,自然天成。这种作文,内容真实,纯净真诚,自然流露,具有感染力。 虽然作文类型按风格可划为五类,但它们之间并非互不相容、互无联系的。激昂中也有深沉,严谨中亦有活泼等,因此互为渗透,互相包孕。二、训练目的如何让学生形成各自独特的作文风格,这是本人数年来孜孜以求的目的与夙愿。笔者以为是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精心强化与有效发扬。1、努力发挥学生自身之所长、尤其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豪爽者不妨试用慷慨激昂型;活泼者可试用幽默诙谐型;多思理性者可尝试严谨庄重型,等等。2、尽力拓展语文活动的天地。“语文课堂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在社会生活中,在语文活动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3、全力强化语言表达的训练。如长句与短句的变换,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的变换,以及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记叙、抒情、说明、议论这些表达方式的训练等。4、及时、认真的总结每次作文的得失。作文风格的形成,往往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学生作文后,可以选一些优秀作文,按不同风格类型进行比较、借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与积累,有意识的形成各自独特的作文风格。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规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作文有个努力的方向,每次作文有个训练的重点、难点,还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 三、对学生个性的要求 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应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积极发展个性,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让作文阵地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美好田园。1、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人的艺术视角历来都是多样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而且因人而异。这种审美观可以把它看成是写作思维,它与数理思维不一样,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念。99年高考作文,很多学生都谈记忆移植带来的好处和问题,但是多数表达平平,有一位位考生通过一个没赶上记忆移植却生活在“拥有着霍金、盖茨之类的大脑”的时代的失业者的醉眼,观察“记亿移植”谈了“酒后真言”;请看一看下面这段:“既来之,则安之……别开玩笑了,伙计。我不是不安心,只是为这个世界担忧呀!你想,我们周围都是巨人,上个世纪的巨人!我们永远只能生活在牛顿、爱因斯坦的影子下……你们想想当初,牛顿之后还有爱因斯坦,又有霍金,新人辈出啊!有了新人才会有新思想,才会突破旧框框……要是当初爱因斯坦生活在满是牛顿的社会里,也许就没有什么相对论了……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严峻的社会问题……新人,这个时代需要新人……别管我,我没醉……”读完这段话,您是否觉得我们的学生写作思维个性是非常鲜明的呢?是否觉得这种写作思维个性是非常宝贵的呢?2、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内容。在一篇99年高考优秀作文里,这位考生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思想个性是创造的重要内涵,在不少“移植名人记忆,享受生活”的想法中,这个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阅卷老师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对于学生这些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教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广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3、强调学生写作借鉴要有个性。高中学生的写作仍然是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仍然是借鉴为主。此外,由于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写作中,对他人优秀内容还需要“拿来主义”。教师都能做到一方面要求学生广泛涉猎,一方面用好现有写作形式和材料。但是,无论是对写作内容还是对写作方法的借鉴,我们都应该强调“个性”,即别人的东西能够充分为我所用,我所用的东西带有我的特点。在一篇谈电脑对学生是否有影响的考场作文《取舍之间》里,作者把逻辑的“三段论”用到文章布局中,阐明观点之前先确定一个大前提,譬如“任何事物都是有得必有失”,“舍弃,总是人们很难做出的选择”,“我们常常沉醉于取的乐趣,却难于割舍”等等。这种形式上的借鉴,使得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同时体现出了个性。至于学生在作文里常常正例反用,反例设用,化用喻例,那又是借鉴写作材料中个性的充分展现。4、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没有科学训练所造成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学生思维个性化、思想个性化和借鉴个性化以外,还要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等。请品味一下学生考场精妙的个性语言:“不满足的人们行色匆匆奔向他们心向往之的快乐,从不留意途径之处的风景;而知足的人们则在前行的路上轻轻点开每一处快乐之源,让快乐围绕身旁”;“取,一定要取之有道,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重要什么必要。”“电脑没有思想感情,人和电脑共处时间长了,大致还不至于把头弄成方的或者脑细胞变成了小芯片。”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到写作个性的培养是与勤奋密不可分的,作为创作主体,只有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才能在写作活动中体现出个性。四、对个性化写作的训练作文不能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按所谓的模式作文。只能走一条别人不能走、不会走、走不好的创新之路。“考场八股死,创新文章活。”作文的新意就在于个性。别具一格,独出心裁,让人没有想到又在情理之中。想人之所未想,写人之所未写,用人之所未用。1、引导学生“我笔写我心,我口诉我情”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做真人,首先应该说真话,中学生心理单纯,生活阅历肤浅。因此,反映在习作中自然难以做到立意深刻。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陈义高,析理深。学生习作只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练习,只要将意思说清楚,写明白就行。少了“中心明确”的制约,做到我笔写我心,我口诉我情,学生会尽情释放自己的心灵,写岀真情真意。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选材要典型,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胡编乱造或随意抄袭的后果。应该说只要做到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就行。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真实乃作文的生命,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触,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其间,“求诚”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内容的真实,二是情感的真诚。这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它与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是融为一致的。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去伪”、“求真”,再现青少年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表现真实自我。2、鼓励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作文课上,传统的做法常常是教师带着学生明确作文要求,回忆课文或短文中的写作方法,归纳出几条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逐条对照完成习作。它最大的弊端就是程序的封闭,教师的包包替,训练的整齐划一,一次次的作文,学生总是重复着别人的话,重复着《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里的话,唯独没有自己的心里话。长此下去,伤害了学生淳朴的心灵,泯灭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掩盖了学生个性的差异,阻碍了学生顺利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必须建立起开放型、发展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去“缚”求“放”,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想说想写,爱说爱写,会说会写,引导学生说好、写好。3、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的作文富有创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新意,其中相当程度表现在内容的类同上。例如写老师,大多会写老师带病上课,或辅导差生;写同学,就写他(她)助人为乐或拾金不昧……这种现象,当然,这也与传统的命题有关。为激活学生思维,命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化大题为小题,化远题为近题,化深题为浅题,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多题选择式、半命题式、自由命题式都是较为可取的。当然,还可引导学生跳出相同思维的圈子,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方向、视点、层面去选材、构思,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如布置学生围绕“书”写一篇习作。学生可以写买书、包书、借书、还书、补书、藏书等等。这样,教学合一,作文就会“新”起来,个性的火花就会迸发出来。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表现见闻感受表达形式的灵活多样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文体表达同一题材的内容,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如针对一些居民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可让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写一篇文章,且提倡文体的多样性——以建议书用书信的形式给街道居民提建议;或以日记形式记录见闻感受;或用随笔感触来表达……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来表现,可体现习作个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