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小课题研究

2020-05-08 教育 57阅读
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教师不仅是审美的启蒙者,同时也是设计师,应善于把课标的精神和教材内容融为一体,在重视研究教学创新时,更要研究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目标,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据,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而且要透过教材的图文结合,挖掘教材育人的潜在因素,切实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正确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1.以造型表现为基础,使用教材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
美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把思想教育寓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例如,小学美术第一册《乘上列车去画画》一课,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这样就把教育延伸到教材之外,不但在教材中学到了课标所规定的知识,而且引导了学生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绘画等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景物。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相同的主题,把教材用活
改编后的教材,强调趣味性,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可以用多种表现技法来完成相同的主题。针对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某一种表现形式,可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自己的感受。例如,小学美术第七册《幻想未来》一课中,我根据班上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材料,以多种形式来表现主题,“人类的智慧反映在手指尖上”,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了生动的作品,如“未来的房屋”‘“未来的汽车”。学生们通过想象、创造,利用泥塑、雕刻,把想象中的未来表现得栩栩如生。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还开拓了儿童的思维,对培养儿童的耐心细致和手的灵活性,促使儿童智力发展和劳动观念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3.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内容和备课预计之外的、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息变化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创新教育。例
如,我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五册《大冬天》一课时,多数学生以“吃冰糖葫芦,堆雪人,看冰灯,打雪仗”等常见画面来表现冬天,而有一名学生则以“冬泳”来表现冬天,画面上一群穿着棉衣的年轻人,站在江边看着一群老人在领着孩子冬泳。这位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生动材料,因此,我及时给予了肯定与表扬,鼓励他大胆创新。对学生长期治意识地进行这样的创新培养,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而且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教材
随着深改的推进,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必然潮流,因为,教材中往往有些内容不符合学生的生活,有的使用起来觉得与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需要,补充教材。
1.根据教学内容,补充教材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习俗不尽相同,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身边极普通和司空见惯的东西,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例如,第一册18课《动物王国》要求用电脑绘画,由于我们学校没有电脑,达不到这种条件,于是我让学生到操场上捡一些小石头,结合橡皮泥来制作小动物。
2.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补充教材
社会生活就是活教材,我们应当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过教师节、元旦、春节时,可让学生尝试自制贺卡,开展送贺卡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平时可教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壁挂,装饰房间,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春、秋季来临时,还可以教学生制作风筝。这些小活动,既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和智慧,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既锻炼了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又促进了智力的开发,还感受了创作的乐趣,使学生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对教材起到了补充作用。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针对教材这一特点,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补充教材。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