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管理学中,财务管理目标并不存在一致的看法。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几种提法:利润最大化;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大多数学者都以实现市场价值与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就连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财务成本管理》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采用的观点。
1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传统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例如,同样获得1万元的利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10万元,另一个企业投入20万元,若不考虑投入的资本额,单从利润的绝对数额来看,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比较。
第二,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例如,今年获利1万元和明年获利1万元,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
第三,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利润。例如,同样投入10万元,本年获利都是1万元,但其中一个企业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个企业则全部表现为应收账款,若不考虑风险大小,同样不能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目标。
第四,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片面追求利润的增加,而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
2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假定下,它可以表达为股票价格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一般认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如下优点:
首先,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从而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订股利政策等等。
其次,价值最大化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过去和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且预期未来现金性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
再次,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上述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代表了目前财务管理学的主流观点,也是财务管理学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依据所在。但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1利润最大化的前述不足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
首先,作为绝对指标的利润,只要我们通过其变形指标利润率如总资产利润率或自有资金利润率等来进行判断,完全可以克服这个绝对指标的不足。
其次,如果利润产生的时间不同,那么相应地,我们只要对不同时期的利润进行折现再作出比较,也完全不会影响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再次,如果利润相同,但获得利润的风险不同,由于违背了“其他条件都相同”这一假设前提,那么根据风险系数把利润换算成同一风险系数条件下的数值再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尽管利润最大化是当期指标,从长期来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短期决策未必是最佳决策,但短期和长期的约束条件不同,我们不能将约束条件不同的选择进行优劣比较。而且无论作出何种决策,我们固然要考虑到长期的因素,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越是短期,约束条件越明确具体,从而决策的后果越可以准确地预期,而长期是建立在若干短期的基础之上,没有短期的最优,长期最优就无基础可言。
2企业价值最大化本身存在更加难以克服的缺陷
尽管在由于企业价值这一指标考虑到了取得现金性收益的时间、风险,但这一指标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比利润最大化的不足更难以克服:
首先,企业价值同样是一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在一年前,甲乙两家企业分别投入30万元和50万元,现在甲企业的价值是45万元,乙企业的价值是60万元,如果是投资者,应该选择哪家企业?当然,这也可以如利润一样,通过对其变形来进行比较,但这足以说明在这一方面,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比利润最大化指标更好。
其次,企业价值这一数值难以具体地估量,可操作性不强。利润的计算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而企业价值不但难以具体地估量,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价值直接表现为流通市值,这当然直观具体。但在我国,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有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那么这一部分股票的价值又如何衡量?假定可以全部流通,但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又如何指导企业的财务决策?何况在我们国家,更多的企业还是单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非上市公司企业,其价值计量则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企业价值最大化肯定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