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的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和我国的一样?

2022-08-16 综合 123阅读

西方的并非五爵制,只是翻译的时候,将我国的“公侯伯子男”对应到西方的爵位上。

在汉语中,通常以英国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贵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级,依序是: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国以外的伯爵称Count)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

除了这五等爵位之外,还有亲王(或王子)、从男爵、爵士、骑士等贵族封号。也就是说远远不止这五个。

可以看出英文单词本上相互没有关联,也就是说是中国根据本土的习惯说法给出的翻译。

就跟国际象棋中的棋子主教(bishop)为相,骑士(knight)为马,城堡(rook)为车一个道理,是习惯的翻译问题。

扩展资料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爵位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